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云南高原湖泊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2-2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6页
        1. 选题的目的第13-14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4-16页
            (1) 立法意义第15页
            (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三) 研究综述第16-23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3页
    (四) 文章创新点第23-25页
一、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界定第25-34页
    (一) 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概念第25-29页
        1. 生态补偿第25-26页
        2. 流域生态补偿第26-27页
        3. 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第27-29页
    (二) “高原湖泊”的范围界定第29-30页
        1. 湖泊周边区域第29-30页
        2. 湖泊支流及流域第30页
    (三) 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第30-34页
        1. 高原湖泊生态补偿行为是行政行为第30-31页
        2. 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第31-34页
二、湖泊生态补偿的理论和法律依据第34-44页
    (一) 湖泊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第34-39页
        1. 公共物品理论第34-35页
        2. 外部性理论第35-36页
        3. 科斯定理第36-37页
        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7页
        5.“公平与效率”均衡的价值观第37-38页
        6. 利益协调平衡的法律功能第38-39页
    (二) 法律与政策依据第39-44页
        1. 宪法第40-41页
        2. 法律第41页
        3. 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第41-42页
        4. 政府规范性文件第42-44页
三、云南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问题及必要性第44-59页
    (一)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现状第44-47页
        1. 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恶化第44-46页
        2. 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第46页
        3. 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积严重第46-47页
        4. 环境监管混乱,缺乏预警机制第47页
    (二) 造成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现状的原因第47-49页
        1.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第47页
        2. 流域经济发展过速,对湖泊的需求超过其承载能力第47-48页
        3.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治理速度远低于污染速度第48-49页
        4. 湖泊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第49页
    (三) 云南高原湖泊生态补偿的现状与问题第49-55页
        1. 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第50-51页
        2. 补偿依据不确定第51-52页
        3.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第52-53页
        4. 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方式不完善第53页
        5. 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不明确第53-54页
        6. 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第54-55页
    (四) 构建云南高原湖泊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55-59页
        1. 是巩固云南高原湖泊生态地位的有力保障第55-56页
        2. 是保护和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必然途径第56-57页
        3. 是实现高原湖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57页
        4. 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第57-59页
四、云南高原湖泊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完善第59-70页
    (一) 补偿主体——国家第59-62页
        1. 国家是补偿主体的原因第59-61页
        2. 国家对生态受益者的代理关系第61页
        3. 国家是唯一补偿主体的好处第61-62页
    (二) 补偿对象——“人”第62-64页
        1. 补偿对象的确定第62-63页
        2. 补偿对象的范围第63-64页
    (三) 补偿关系指向——正外部性第64-65页
    (四) 生态补偿资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第65-67页
    (五) 补偿范围——补偿对象的增益行为第67-68页
    (六) 补偿标准——协商为主第68-69页
    (七) 监督与评估第69-70页
结语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建水武庙片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为例
下一篇:基于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以楚雄双柏查姆湖景观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