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救援指挥援助系统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2-14页 |
1.2.2 移动生理指标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7-33页 |
2.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 第17-21页 |
2.1.1 物联网的定义及发展 | 第17-18页 |
2.1.2 心率传感器技术 | 第18页 |
2.1.3 体域网技术(Body Area Network,BAN) | 第18-21页 |
2.2 GIS相关技术 | 第21-26页 |
2.2.1 GIS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21-23页 |
2.2.2 移动GIS技术 | 第23-25页 |
2.2.3 百度地图开发平台 | 第25-26页 |
2.3 移动定位技术 | 第26-29页 |
2.4 移动通信技术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 | 第33-41页 |
3.1 心率(HR)指标的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 | 第33-35页 |
3.1.1 心率储备(Heart Rate Reserve,HRR)法 | 第33-34页 |
3.1.2 Flex—HR拐点心率法 | 第34-35页 |
3.1.3 心率测量加位移法 | 第35页 |
3.2 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方法 | 第35-40页 |
3.2.1 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法 | 第36页 |
3.2.2 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法 | 第36-38页 |
3.2.3 HRV时域与频域分析的关系 | 第38页 |
3.2.4 心率变异性的应用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实现 | 第41-61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4.2 设计目标 | 第42页 |
4.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4.3.1 感知识别层 | 第42-43页 |
4.3.2 网络构建层 | 第43页 |
4.3.3 管理服务层 | 第43页 |
4.3.4 综合应用层 | 第43-44页 |
4.4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第44-45页 |
4.5 救援指挥所需要素 | 第45-46页 |
4.6 数据库设计 | 第46-55页 |
4.6.1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 第46-48页 |
4.6.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4.6.3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 第49-55页 |
4.7 系统功能设计 | 第55-60页 |
4.7.1 救援人员管理及分组功能 | 第55-56页 |
4.7.2 地图功能 | 第56-57页 |
4.7.3 救援指挥辅助功能 | 第57-6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算法的实现 | 第61-69页 |
5.1 心率(HR)分析算法的实现 | 第61-64页 |
5.2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算法的实现 | 第64-67页 |
5.2.1 时域参数的分析 | 第65-66页 |
5.2.2 频域参数的分析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系统开发实现与运行测试 | 第69-73页 |
6.1 软硬件选择与开发环境配置 | 第69-70页 |
6.2 系统运行测试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6.2.1 系统地图功能测试 | 第70-71页 |
6.2.2 情况汇总与信息发布功能测试 | 第71页 |
6.2.3 心率分析功能测试 | 第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73页 |
7.2 进一步的工作及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