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第8页 |
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2. 选题的实际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有关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 第8-9页 |
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 自己的见解 | 第9页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以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研究重点:边沁和罗尔斯思想异同的比较 | 第9页 |
2、研究难点 | 第9-10页 |
3、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罗尔斯对边沁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 第11-15页 |
一、罗尔斯对边沁思想的批判 | 第11-12页 |
二、罗尔斯对边沁思想的超越 | 第12-15页 |
1. 罗尔斯用义务论代替边沁的目的论 | 第12-13页 |
2. 在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方式上的超越 | 第13-14页 |
3. 从关注"最大多数人"到"最少受惠者" | 第14-15页 |
第三章 、边沁和罗尔斯"正当性社会"理论的体系及内容比较分析 | 第15-25页 |
一、二者对"正当性社会"的界定 | 第15-16页 |
1. 边沁思想中的"正当社会" | 第15页 |
2. 罗尔斯眼中的"正义" | 第15-16页 |
二、二者建立其理论的工具及衡量社会正当性的不同角度 | 第16-20页 |
1. 快乐和痛苦 | 第16-18页 |
2. 无知与冷淡 | 第18-19页 |
3. "最大多数人"与"最低受惠者" | 第19-20页 |
三、实现各自社会理想的原则和程序 | 第20-25页 |
1. 边沁的"功利原则" | 第20页 |
2.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和"程序正义" | 第20-25页 |
第四章、边沁和罗尔斯正当性社会思想的理论评析及现实意义 | 第25-31页 |
一、边沁和罗尔斯理论的总体评价 | 第25-28页 |
1. 边沁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 第25-27页 |
2. 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 | 第27-28页 |
二、边沁和罗尔斯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28-31页 |
1. 对社会道德和伦理建设的意义 | 第28页 |
2. 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建设的意义 | 第28-29页 |
3. 对社会法制建设的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五章、以马克思的视角来看边沁和罗尔斯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