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星星》与1980年代的新诗浪潮 | 第13-33页 |
第一节“归来者”集结的方阵 | 第13-17页 |
第二节“朦胧诗论争”发声的平台 | 第17-29页 |
第三节“后朦胧”诗潮中的驳杂声音 | 第29-33页 |
第二章 生产与消费中的介入与建构:1980 年代《星星》的诗歌活动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培育与再生产:诗歌讲座、习作修改和函授班 | 第33-38页 |
第二节 介入消费与经典塑造:诗评奖和“流派诗歌专栏” | 第38-46页 |
第三章 《星星》的海外及港台诗歌引介 | 第46-62页 |
第一节 欧美来鸿:徘徊于现代与传统之间 | 第46-52页 |
第二节 港台的风:从乡土到现代的引领与植入 | 第52-62页 |
第四章 《星星》与1980年代诗歌理论的建构 | 第62-77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坚守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古典和传统的召唤 | 第65-70页 |
第三节 现代主义的吸纳 | 第70-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