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1 体育设施建设 | 第10页 |
1.2.2 数据增强设计 | 第10-11页 |
1.2.3 街道公共空间承载体育活动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8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北京中心城街道线性体育活动研究设计 | 第21-31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1-22页 |
2.1.1 研究区域选择 | 第21页 |
2.1.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2-23页 |
2.2.1 步骤设计 | 第22-23页 |
2.2.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3.1 自发地理信息 | 第23-24页 |
2.3.2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4页 |
2.3.3 空间分析法 | 第24-25页 |
2.3.4 调查问卷法 | 第25页 |
2.4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25-30页 |
2.4.1 VGI数据平台的选择 | 第25-26页 |
2.4.2 数据获取 | 第26-27页 |
2.4.3 线性体育活动类型确定 | 第27页 |
2.4.4 数据预处理 | 第27-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北京中心城街道线性体育活动的时距特征 | 第31-54页 |
3.1 基于自发地理信息的北京中心城街道线性体育活动时距特征 | 第31-41页 |
3.1.1 不同个人信息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31-35页 |
3.1.2 不同时间粒度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35-38页 |
3.1.3 不同类型信息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38-41页 |
3.2 基于调研问卷的街道线性体育活动时距特征 | 第41-51页 |
3.2.1 不同个人信息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42-48页 |
3.2.2 不同时间粒度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48-50页 |
3.2.3 不同类型信息的运动时距特征 | 第50-51页 |
3.3 自发地理信息与调研问卷时距特征结果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3.3.1 运动时段特征 | 第51页 |
3.3.2 运动时长特征 | 第51页 |
3.3.3 运动距离特征 | 第51-52页 |
3.3.4 其他特征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北京中心城街道线性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 | 第54-76页 |
4.1 运动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56页 |
4.1.1 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4.1.2 空间集聚特征 | 第55-56页 |
4.1.3 运动集聚区影响要素研究 | 第56页 |
4.2 运动集聚区属性影响要素 | 第56-62页 |
4.2.1 不同个人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4.2.2 不同时间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8-59页 |
4.2.3 不同运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4.2.4 不同时距特征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4.3 运动集聚区空间影响要素 | 第62-74页 |
4.3.1 运动集聚区与街道网络及尺度 | 第63-69页 |
4.3.2 运动集聚区与公共绿地 | 第69-71页 |
4.3.3 运动集聚区与高校体育设施 | 第71-72页 |
4.3.4 运动集聚区与公交站点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 北京市中心城街道线性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