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 洁净厂房概述 | 第24-33页 |
2.1 洁净室分类 | 第24-26页 |
2.2 五大行业对洁净室的环境要求 | 第26-29页 |
2.2.1 医药产品生产的洁净室要求 | 第26页 |
2.2.2 医疗应用及医学研究的洁净室要求 | 第26-27页 |
2.2.3 精密机械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洁净室要求 | 第27页 |
2.2.4 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的洁净室要求 | 第27-28页 |
2.2.5 化妆品、食品生产的洁净室要求 | 第28-29页 |
2.3 工业洁净技术概述 | 第29-30页 |
2.4 洁净室气流形式 | 第30-32页 |
2.4.1 单向流洁净室 | 第30-31页 |
2.4.2 乱流洁净室 | 第31页 |
2.4.3 辐射流洁净室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热环境测试 | 第33-59页 |
3.1 测试厂房情况介绍 | 第33-40页 |
3.1.1 测试点自然情况 | 第33-34页 |
3.1.2 测试厂房情况 | 第34-35页 |
3.1.3 测试厂房布局 | 第35-39页 |
3.1.4 测试厂房的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3.2 测试仪器 | 第40-41页 |
3.3 冬季热环境分析 | 第41-48页 |
3.3.1 室外温湿度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3.3.2 人身洁净区温湿度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3.3.3 制面区温湿度变化分析 | 第44-46页 |
3.3.4 包装区温湿度分析 | 第46-48页 |
3.4 夏季热环境分析 | 第48-58页 |
3.4.1 室外温湿度变化分析 | 第48-49页 |
3.4.2 人身洁净区温湿度变化分析 | 第49-52页 |
3.4.3 混面区温湿度变化 | 第52-53页 |
3.4.4 制面区域温室度变化 | 第53-56页 |
3.4.5 包装区域温湿度分析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厂房建筑能耗模拟 | 第59-87页 |
4.1 能耗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4.1.1 建筑动态热过程模拟 | 第59页 |
4.1.2 建筑动态热过程模拟软件De ST | 第59-60页 |
4.2 严寒地区洁净厂房能耗模拟研究 | 第60-85页 |
4.2.1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 第61-68页 |
4.2.2 外墙对厂房能耗的影响 | 第68-74页 |
4.2.3 屋面对厂房能耗的影响 | 第74-80页 |
4.2.4 外窗类型对厂房能耗的影响 | 第80-8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严寒地区洁净厂房节能策略 | 第87-102页 |
5.1 节能问题的描述 | 第87页 |
5.2 厂房节能技术策略 | 第87-101页 |
5.2.1 建筑形体及布置 | 第88-89页 |
5.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89-93页 |
5.2.3 采光和遮阳 | 第93-96页 |
5.2.4 供暖和空调系统节能策略 | 第96-98页 |
5.2.5 余热、可再生能源节能策略 | 第98-10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102-105页 |
6.1 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社会实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