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3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分工专业化理论 | 第19页 |
2.1.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制度经济学 | 第20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2.2.1 农机社会化服务 | 第20-21页 |
2.2.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21页 |
2.2.3 经营机制 | 第21-22页 |
2.2.4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类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农机服务组织的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3.1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进程 | 第23-25页 |
3.1.1 组织形式发展进程 | 第23-24页 |
3.1.2 组织投资主体发展进程 | 第24页 |
3.1.3 组织服务模式发展进程 | 第24-25页 |
3.2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2.1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3.2.2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经营机制 | 第28-35页 |
4.1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投资机制 | 第28页 |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决策与管理机制 | 第28页 |
4.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与利益分配机制 | 第28-29页 |
4.4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效率评价 | 第29-35页 |
4.4.1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效益分析 | 第29-31页 |
4.4.2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成本分析 | 第31-33页 |
4.4.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同组织形式的比较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案例探析 | 第35-43页 |
5.1 案例一:阜阳市HD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 第35-37页 |
5.1.1 案例介绍 | 第35-36页 |
5.1.2 案例经营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5.2 案例二:阜阳市JX农机门市部 | 第37-38页 |
5.2.1 案例介绍 | 第37页 |
5.2.2 案例经营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5.3 案例三:合肥市LJ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第38-40页 |
5.3.1 案例介绍 | 第38-39页 |
5.3.2 案例经营机制分析 | 第39-40页 |
5.4 不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5.4.1 投资机制 | 第41页 |
5.4.2 决策与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5.4.3 监督与利益分配机制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安徽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经营的对策 | 第43-45页 |
6.1 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43页 |
6.2 实行制度化与本土化兼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43页 |
6.3 兼顾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43-44页 |
6.4 坚持现有基础上创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 第44页 |
6.5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多方投入的有效机制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5-4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