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M310电源系统简介 | 第11-13页 |
1.2.2 AP1000电源系统简介 | 第13-16页 |
1.2.3 安全分析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1.2.4 敏感性分析简介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工作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AP1000系统简介及RELAP5建模 | 第20-42页 |
2.1 电厂概述及分析工具简介 | 第20-26页 |
2.1.1 AP1000核电厂概述 | 第20-22页 |
2.1.2 AP1000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 第22-24页 |
2.1.3 AP1000核电厂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简介 | 第24-26页 |
2.1.4 RELAP5程序简介 | 第26页 |
2.2 AP1000核电厂RELAP5建模及其子系统介绍 | 第26-38页 |
2.3 AP1000核电厂RELAP5模型稳态调试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AP1000失去交流电源事故瞬态计算及事故分析 | 第42-56页 |
3.1 失去交流电源事故概述 | 第42-43页 |
3.2 AP1000核电厂失去交流电源事故基本假设和系统响应 | 第43-45页 |
3.2.1 AP1000核电厂失去交流电源RELAP5初始条件和基本假设 | 第43-44页 |
3.2.2 AP1000核电厂失去交流电源事故系统响应概述 | 第44-45页 |
3.3 AP1000核电厂失去交流电源RELAP5瞬态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3.4 AP1000失去交流电源事故瞬态计算结果校验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四章 AP1000失去交流电源事故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56-66页 |
4.1 模型敏感性分析概述 | 第56页 |
4.2 堆芯节块模型敏感性分析 | 第56-60页 |
4.2.1 堆芯节块模型修改 | 第56-57页 |
4.2.2 堆芯节块模型敏感性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4.3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节块敏感性分析 | 第60-64页 |
4.3.1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节块模型修改 | 第60-61页 |
4.3.2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节块模型敏感性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AP1000失去交流电源事故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6-74页 |
5.1 概述 | 第66页 |
5.2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6-70页 |
5.2.1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参数修改 | 第66-67页 |
5.2.2 PRHR HX换热面积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5.3 回路平均温度敏感性分析 | 第70-73页 |
5.3.1 一回路平均温度参数修改 | 第70-71页 |
5.3.2 一回路平均温度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4-7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