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自然科学史论文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科玄论战”及当代启示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2-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情况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科玄论战的过程第17-28页
    2.1 科玄论战的背景第17-19页
        2.1.1 国际背景第17页
        2.1.2 国内背景第17-18页
        2.1.3 文化背景第18-19页
    2.2 科玄论战的过程第19-22页
        2.2.1 开始(1923年2月-4月)第19-20页
        2.2.2 发展(1923年5月-10月)第20-22页
        2.2.3 尾声(1923年11月-1924年12月)第22页
    2.3 论战双方的观点第22-25页
        2.3.1 科学派的观点第22-23页
        2.3.2 玄学派的观点第23-25页
    2.4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科玄论战的批判第25-28页
        2.4.1 对玄学派的批判第25-26页
        2.4.2 对科学派的批判第26-28页
第三章 科玄论战的影响第28-35页
    3.1 推动了中国文化观的发展第28-30页
        3.1.1 科玄论战对传统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第28-29页
        3.1.2 科玄论战对西化派文化观的影响第29-30页
    3.2 科玄论战对早期科学教育的影响第30-32页
        3.2.1 玄学派思想对科学教育的促进作用第31页
        3.2.2 科学教育观有所拓展,科学教育进程却略为缓慢第31-32页
    3.3 科玄论战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第32-35页
        3.3.1 科玄论战对唯物史观派哲学的影响第32-33页
        3.3.2 促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第33-35页
第四章 科玄论战的启示第35-40页
    4.1 拒绝科学主义,培养科学实证精神第35-36页
    4.2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第36-37页
    4.3 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均衡发展第37-38页
    4.4 政府应在文化传播中起正确引导作用第38-40页
第五章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应用研究
下一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