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基础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基础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1 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增长极理论 | 第18页 |
2.1.3 核心—边缘理论 | 第18-19页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2.1 城镇化质量 | 第19-21页 |
2.2.2 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2.3 城镇化质量驱动机理 | 第22-23页 |
2.2.4 流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 第26-42页 |
3.1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1 珠江—西江经济带概述 | 第26-27页 |
3.1.2 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3.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 第28-35页 |
3.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3.2.2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2.3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9-35页 |
3.3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 第35-40页 |
3.3.1 城镇化质量发展的时序演变特征 | 第35-36页 |
3.3.2 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36-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发展驱动机理分析 | 第42-49页 |
4.1 理论模型概述 | 第42-43页 |
4.2 驱动因子选择 | 第43-44页 |
4.3 驱动力大小分析 | 第44-46页 |
4.4 驱动机理分析 | 第46-48页 |
4.4.1 行政力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基础力量 | 第47页 |
4.4.2 市场力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力量 | 第47页 |
4.4.3 内源力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根本力量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对策措施 | 第49-52页 |
5.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49页 |
5.2 筹集社会资源,加快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第49-50页 |
5.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口发展质量 | 第50页 |
5.4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第50-51页 |
5.5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城镇化发展潜力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5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52-53页 |
6.2 创新点 | 第5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