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李涉的家世及其生平考述 | 第11-24页 |
第一节 李涉的家世考述 | 第11-15页 |
(一) 世系 | 第11页 |
(二) 宗族及家族之人 | 第11-14页 |
(三) 家族后裔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李涉交游考述 | 第15-20页 |
(一) 李涉与崔膺 | 第15-17页 |
(二) 李涉与张祜 | 第17-19页 |
(三) 李涉与其他友人交往考述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李涉生平述略及其创作心态述评 | 第20-24页 |
(一) 早年隐居庐山(约大历四五年——元和六年) | 第21页 |
(二) 出仕后宦海浮沉(宪宗时——晚年)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李涉作品考述 | 第24-37页 |
第一节 李涉诗作辨伪 | 第24-29页 |
(一) 《别南溪》二首小考 | 第25页 |
(二) 《全唐诗补逸》之《杪春再游庐山》作者辩伪 | 第25-29页 |
第二节 《井栏砂宿遇夜客》研究综述 | 第29-37页 |
(一) 诗歌的传承流变 | 第29-31页 |
(二) 关于成诗地点、时间和豪首原型 | 第31-33页 |
(三) 李涉"遇盗赠诗"史实的真伪考辨 | 第33-35页 |
(四) 诗的价值功能和启迪意义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李涉诗歌题材 | 第37-46页 |
第一节 聆听心灵的酬赠诗 | 第37-40页 |
(一) 酬赠诗中的人生感悟 | 第37-39页 |
(二) 注重艺术和风格的多样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深刻缜密的咏史诗及艺术 | 第40-44页 |
第三节 李涉诗歌其他题材内容简述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李涉诗歌的叙事和写实艺术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凝练简要 行云流水——李涉诗歌的叙事艺术 | 第47-52页 |
(一) 叙事的多样艺术 | 第47-48页 |
(二) 叙事的简要艺术 | 第48-50页 |
(三) 叙事的章法艺术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真切细致——李涉诗歌的写实与摹景艺术 | 第52-57页 |
(一) 率性深沉的写实艺术 | 第52-53页 |
(二) 蕴情自然的摹景艺术 | 第53-57页 |
第三节 婉丽流畅 顿挫旷达——李涉叙事诗的总体风格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李涉诗歌的清冷色调和婉曲的表现艺术 | 第59-74页 |
第一节 清幽冷涩的色调与虚静淡泊的情怀——李涉诗歌的色调艺术 | 第59-63页 |
第二节 婉曲含蓄 情韵悠长——李涉诗歌的表现艺术 | 第63-74页 |
(一) 重视情韵,渲染气氛 | 第64-65页 |
(二) 善用比喻,提升诗境 | 第65-66页 |
(三) 音乐入诗,强化抒情 | 第66-68页 |
(四) 层层加厚,含蕴深曲 | 第68-70页 |
(五) 曲言婉至,绵里藏针 | 第70-74页 |
第六章 盛唐诗韵悠悠——李涉诗歌的诗史意义 | 第74-78页 |
第一节 李涉诗歌与盛唐余韵 | 第74-76页 |
第二节 李涉诗歌中盛唐余韵的表现 | 第76-78页 |
附录:李涉诗注 | 第7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后记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