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高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与价值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价值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第17-23页
    2.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特征第17-18页
        2.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第17页
        2.1.2 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第17-18页
    2.2 理论依据第18-19页
        2.2.1 分工协作理论第18页
        2.2.2 产业关联理论第18-19页
        2.2.3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第19页
    2.3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2.3.1 农业产业化的源起第19-20页
        2.3.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第20-21页
    2.4 农业产业化作用及意义第21-23页
第三章 高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第23-38页
    3.1 高州市基本概况第23-28页
        3.1.1 高州市地理与自然概况第23页
        3.1.2 高州市农业发展概况第23-28页
    3.2 高州市农业产业选择第28-32页
        3.2.1 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第29页
        3.2.2 AHP分析法构建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第29-30页
        3.2.3 高州市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实证分析第30-32页
    3.3 高州市农业产业发展代表模式第32-35页
        3.3.1 生产基地+市场模式第32-33页
        3.3.2 支柱企业模式第33-34页
        3.3.3 农民专业协会模式第34页
        3.3.4 农业科技园区模式第34-35页
    3.4 高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选择第35-38页
        3.4.1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第35-36页
        3.4.2 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第36页
        3.4.3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第36页
        3.4.4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第36-38页
第四章 高州市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及实施效果第38-46页
    4.1 高州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第38-41页
        4.1.1 宏观调控机制第38页
        4.1.2 资金投入机制第38页
        4.1.3 运营约束机制第38-39页
        4.1.4 利益分配机制第39-40页
        4.1.5 基本保障机制第40-41页
    4.2 高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效果第41-46页
        4.2.1 经济效益--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逐年上升第41-42页
        4.2.2 政治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第42-43页
        4.2.3 社会效益—对口扶贫吸纳农民就业第43-44页
        4.2.4 生态效益—改良土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第44-46页
第五章 高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6-50页
    5.1 存在的问题第46-47页
        5.1.1 缺乏完善的配套保险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第46页
        5.1.2 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所占比例较低第46-47页
        5.1.3 政府对龙头企业服务支持力度不足第47页
        5.1.4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化水平较低第47页
    5.2 原因分析第47-50页
        5.2.1 管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第47-48页
        5.2.2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第48页
        5.2.3 科技化水平低下第48页
        5.2.4 产业链条短第48-50页
第六章 提升高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对策第50-55页
    6.1 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与引导机制第50-51页
        6.1.1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更新利益观念第50页
        6.1.2 构建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及分类晋升新机制第50-51页
        6.1.3 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第51页
    6.2 优先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第51-52页
        6.2.1 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大农业、大生产”转变第51页
        6.2.2 促进农业与相关支持性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第51-52页
    6.3 继续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壮大龙头企业第52页
    6.4 巩固和发展”三高”农业的基础和优势第52-53页
    6.5 强化农业产业化的薄弱环节第53-54页
    6.6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第54-55页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第55-57页
    7.1 研究结论第55-56页
    7.2 研究不足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源市有机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下一篇:红彩真猎蝽的饲养及其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