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引言 | 第8-9页 |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 第9-10页 |
·双螺旋DNA的生物功能 | 第10-11页 |
·DNA和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方式 | 第11-12页 |
·有机污染物对人体肿瘤相关基因DNA毒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体的致毒机理研究 | 第13页 |
·DNA和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光谱学方法 | 第13-15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15页 |
·电喷雾质谱法 | 第15页 |
·粘度测定方法 | 第15页 |
·模拟计算方法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内容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3页 |
第二章 有机磷农药与端粒DNA之间的作用研究 | 第23-39页 |
·引言 | 第23-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溶液配制方法 | 第25-26页 |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双链DNA形成条件的选择 | 第26-28页 |
·不同缓冲体系对端粒DNA的紫外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退火时间端粒DNA双螺旋结构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有机磷农药与端粒DNA的紫外光谱研究 | 第28-31页 |
·有机磷农药和端粒DNA之间相互作用随时间的变化 | 第28页 |
·有机磷农药与端粒DNA的紫外光谱作用 | 第28-30页 |
·有机磷农药对端粒DNA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有机磷农药对端粒DNA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31-34页 |
·有机磷农药对EB-DNA体系的荧光淬灭 | 第32页 |
·有机磷农药对EB-DNA体系的荧光淬灭模式判断 | 第32-33页 |
·有机磷农药与端粒DNA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有机氯农药与人体肿瘤相关DNA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39-52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0页 |
·双链DNA的制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缓冲体系的选择 | 第41页 |
·有机氯农药与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41-43页 |
·有机氯农药对双螺旋DNA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有机氯农药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44-45页 |
·有机氯农药与DNA体系作用方式的判断 | 第45-47页 |
·有机氯农药与DNA体系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确定 | 第47-48页 |
·有机氯农药与DNA作用的圆二色谱研究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环境激素与端粒DNA之间相互作用研究 | 第52-62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溶液配制方法 | 第53页 |
·测定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有机污染物分子与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54-56页 |
·DNA对PC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有机污染物对端粒DN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5页 |
·有机污染物和端粒DNA紫外变温实验 | 第55-56页 |
·有机污染物分子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56-57页 |
·CIP与DNA相互作用的稳态荧光光谱作用 | 第56页 |
·有机污染物分子对EB-DNA体系的荧光淬灭 | 第56-57页 |
·有机污染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谱研究 | 第57-58页 |
·有机污染物分子CIP与DNA相互作用的质谱研究 | 第58页 |
·CIP与DNA片段结合模式的模拟计算研究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