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4页 |
1.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第12-18页 |
1.1 病名研究 | 第12页 |
1.2 病因研究 | 第12-13页 |
1.3 病机研究 | 第13-15页 |
1.4 方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 第15-16页 |
1.5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 | 第16-18页 |
2. 现代医学研究 | 第18-24页 |
2.1 概念 | 第18页 |
2.2 发病原因 | 第18-19页 |
2.3 病理机制 | 第19-20页 |
2.4 药物治疗 | 第20-22页 |
2.5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代生物学机制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2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4页 |
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4页 |
5. 病例脱落标准 | 第24页 |
6. 分组设计及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7. 针刺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 第25页 |
8.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5页 |
9.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5-26页 |
10.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11. 结果 | 第26-29页 |
11.1 针刺对患者症状积分及疗效的影响 | 第26-27页 |
11.2 针刺对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水平的影响 | 第27页 |
11.3 针刺对患者胰岛素抵抗[HOMA-IR (C-P)]、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 (C-P)]的影响 | 第27页 |
11.4 针刺对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 | 第27-28页 |
11.5 针刺对患者抵抗素(Resistin)、瘦素(LEP)、类胰升糖素肽-1(GLP-1)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9-33页 |
1. 研究提出的背景 | 第29页 |
2. 研究依据的理论 | 第29-30页 |
2.1 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病机的提出 | 第29-30页 |
2.2 "泻胃补脾针法"处方分析 | 第30页 |
3. 结果分析与结论 | 第30-32页 |
3.1 针刺的降糖调脂作用 | 第31页 |
3.2 针刺调节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31页 |
3.3 针刺对GLP-1的调节作用 | 第31-32页 |
3.4 针刺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第32页 |
4.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