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报关于同性恋的话语建构研究--以2002-2016十五年间报道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一、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1、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 2、学术意义 | 第17页 |
| (四)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 二、语料库创建与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 (一)都市报 | 第18-19页 |
| (二)语料收集 | 第19-20页 |
| (三)语料库方法 | 第20-21页 |
| (四)批判话语分析 | 第21-22页 |
| 三、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 (一)酷儿理论 | 第22-23页 |
| (二)表征理论 | 第23页 |
| (三)刻板印象 | 第23-24页 |
| 三、语料库分析 | 第24-44页 |
| (一)词频分布 | 第24-25页 |
| (二)词频分析 | 第25-31页 |
| 1、第一阶段 | 第27-28页 |
| 2、第二阶段 | 第28-30页 |
| 3、第三阶段 | 第30-31页 |
| (三)“同性恋”趋同化分析 | 第31-33页 |
| (四)索引和搭配分析 | 第33-44页 |
| 1、第一阶段 | 第34-36页 |
| 2、第二阶段 | 第36-39页 |
| 3、第三阶段 | 第39-44页 |
| 四、“同性恋”报道的话语建构分析 | 第44-49页 |
| (一)“同性恋”形象变迁 | 第44-46页 |
| 1、从“他者”到“主体” | 第45页 |
| 2、从“边缘人”到“普通人” | 第45-46页 |
| 3、从“政治丑闻”到“勇敢发声” | 第46页 |
| (二)话语论述的变迁 | 第46-47页 |
| 1、引用来源的变化 | 第46页 |
| 2、话语主体的变化 | 第46-47页 |
| 3、话语议题的变化 | 第47页 |
| (三)区域的共时性变迁 | 第47-49页 |
| 五、讨论 | 第49-54页 |
| (一)话语建构的交织性 | 第50-51页 |
| 1、民间视角 | 第50页 |
| 2、官方话语 | 第50-51页 |
| 3、异性恋霸权 | 第51页 |
| (二)话语建构的倾向性 | 第51-52页 |
| (三)市场因素的主导性 | 第52-53页 |
| (四)建议 | 第53-54页 |
| 六、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