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略词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目的 | 第24-29页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26-27页 |
三、质量控制 | 第27页 |
(一) 设计阶段 | 第27页 |
(二) 实施阶段 | 第27页 |
(三) 整理阶段 | 第27页 |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五、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9-84页 |
第一节 跌倒发生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 | 第29-43页 |
一、跌倒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一) 跌倒发生的区域分布特征 | 第29-31页 |
(二) 跌倒发生的地点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二、跌倒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一) 跌倒发生的季节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二) 跌倒发生的时辰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三、跌倒发生的原因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四、跌倒受伤的部位分布特征 | 第35-39页 |
五、跌倒损伤愈后的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一) 跌倒时间 | 第39-41页 |
(二) 跌伤愈后 | 第41-43页 |
第二节 跌倒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62页 |
一、人口学因素对跌倒的影响 | 第43-51页 |
(一) 性别对跌倒的影响 | 第43-44页 |
(二) 民族对跌倒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三) 婚姻状况对跌倒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四) 文化程度对跌倒的影响 | 第46-47页 |
(五) 职业对跌倒的影响 | 第47-49页 |
(六) 居住方式对跌倒的影响 | 第49页 |
(七) 年龄对跌倒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二、患病情况对跌倒的影响 | 第51-56页 |
(一) 患病情况的基础分析 | 第52-53页 |
(二) 现患疾病与跌倒的共词分析 | 第53-54页 |
(三) 现患疾病与跌倒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四) 现患疾病与跌倒的决策树分析 | 第55-56页 |
三、用药情况对跌倒的影响 | 第56-62页 |
(一) 药物使用的基础分析 | 第57-59页 |
(二) 药物使用与跌倒的共词分析 | 第59-60页 |
(三) 药物使用与跌倒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四) 药物使用与跌倒的决策树分析 | 第61-62页 |
第三节 跌倒干预的效果评价分析 | 第62-84页 |
一、项目点跌倒干预效果的纵向评价分析 | 第62-69页 |
(一) 总体跌倒干预的效果评价分析 | 第62-63页 |
(二) 各省跌倒干预效果的纵向评价分析 | 第63-65页 |
(三) 各县跌倒干预效果的纵向评价分析 | 第65-69页 |
二、项目点与非项目点跌倒干预效果的横向比较 | 第69-84页 |
(一) 总体项目点与非项目点跌倒发生情况的横向比较 | 第69-70页 |
(二) 各省项目点与非项目点跌倒发生的横向比较 | 第70-71页 |
(三) 各县项目点与非项目点跌倒发生的横向比较 | 第71-73页 |
(四) 项目点与非项目点跌倒发生的横向评估分析 | 第73-84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第84-89页 |
第一节 讨论 | 第84-87页 |
一、跌倒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讨论 | 第84-86页 |
二、中西部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讨论 | 第86-87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87-89页 |
一、针对跌倒的流行病学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娱乐活动 | 第87-88页 |
二、了解跌倒的民族职业风险,加强重点人群的跌倒防范 | 第88页 |
三、针对常见疾病的跌倒原因,开展社区居民的慢病管理 | 第88页 |
四、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安全意识 | 第88-89页 |
五、针对跌倒的环境影响特性,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 第8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