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15-18页 |
图目录 | 第18-20页 |
表目录 | 第20-22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2-23页 |
1 绪论 | 第23-43页 |
1.1 我国宽厚板轧机发展概述 | 第23-24页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6-41页 |
1.3.1 解析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1.3.2 物理模拟和工业试验研究 | 第29-37页 |
1.3.3 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 第37-41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2 宽厚板热轧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理论 | 第43-65页 |
2.1 引言 | 第43页 |
2.2 宽厚板轧制过程传热学理论 | 第43-46页 |
2.2.1 三维含内热源问题的瞬态热传导方程 | 第43-44页 |
2.2.2 传热问题求解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44页 |
2.2.3 宽厚板热轧过程温度分析的几种边界面 | 第44-46页 |
2.3 求解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 第46-49页 |
2.3.1 传热问题的泛函和变分原理 | 第46页 |
2.3.2 求解温度场的有限元离散化 | 第46-47页 |
2.3.3 求解温度场的有限元公式 | 第47-48页 |
2.3.4 求解温度场方程组的集成 | 第48-49页 |
2.4 刚塑性力学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49-55页 |
2.4.1 变形与位移、变形速度与位移速度的关系 | 第50-51页 |
2.4.2 变形、变形速度与应力的关系 | 第51页 |
2.4.3 力平衡方程 | 第51-52页 |
2.4.4 刚塑性材料屈服条件 | 第52页 |
2.4.5 宽厚板轧制成形过程求解的边界条件 | 第52-55页 |
2.5 刚塑性有限元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55-62页 |
2.5.1 刚塑性材料的变分原理 | 第55-56页 |
2.5.2 刚塑性有限元求解的思路与步骤 | 第56-57页 |
2.5.3 刚塑性有限元的计算公式 | 第57-62页 |
2.6 温度场与速度场耦合求解 | 第62-6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3 宽厚板普通轧制过程中轧件平面形状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 第65-87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某厂5000mm宽厚板生产线简介 | 第66-68页 |
3.3 宽厚板热轧过程三维热力耦合刚塑性有限元模型 | 第68-73页 |
3.3.1 几何模型与有限元网格设计 | 第69-70页 |
3.3.2 材料模型 | 第70-72页 |
3.3.3 初始条件 | 第72页 |
3.3.4 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3.4 宽厚板普通轧制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3-83页 |
3.4.1 单道次轧制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3.4.2 L轧制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8-79页 |
3.4.3 BXL轧制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9-83页 |
3.5 BXL轧制过程模拟结果的工业实验验证 | 第83-85页 |
3.6 提高宽厚板平面形状矩形度的方法 | 第85-8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4 宽厚板立辊侧压模型 | 第87-110页 |
4.1 引言 | 第87-89页 |
4.2 宽厚板立轧-平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 | 第89-90页 |
4.3 立轧-平轧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0-97页 |
4.3.1 立轧-平轧工艺参数的选取 | 第90页 |
4.3.2 立轧-平轧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第90-92页 |
4.3.3 立轧参数对狗骨形状的影响 | 第92-94页 |
4.3.4 轧制参数对立轧-平轧调宽效率的影响 | 第94-95页 |
4.3.5 轧制参数对头尾失宽的影响 | 第95-97页 |
4.4 立轧-平轧平面形状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97-103页 |
4.4.1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第98-99页 |
4.4.2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 第99-100页 |
4.4.3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测试 | 第100-101页 |
4.4.4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调宽效率与实验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 第101-103页 |
4.5 宽厚板立辊侧压头尾短行程控制 | 第103-104页 |
4.6 宽厚板立辊侧压模型可视化 | 第104-106页 |
4.7 宽厚板立辊侧压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第106-109页 |
4.7.1 普通L轧制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07页 |
4.7.2 L+E轧制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07-108页 |
4.7.3 L+E+SSC轧制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08-10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5 宽厚板展宽补偿轧制模型 | 第110-133页 |
5.1 引言 | 第110-111页 |
5.2 宽厚板普通轧制过程中轧件平面形状预测模型 | 第111-123页 |
5.2.1 宽厚板普通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112-115页 |
5.2.2 宽厚板普通轧制过程中轧件平面形状预测 | 第115-123页 |
5.3 基于宽厚板平面形状预测模型的轧制规程及板坯设计优化 | 第123-125页 |
5.4 宽厚板展宽补偿轧制模型的建立 | 第125-128页 |
5.4.1 宽厚板展宽补偿轧制理论模型 | 第125-126页 |
5.4.2 宽厚板展宽补偿轧制理论模型简化 | 第126-128页 |
5.5 宽厚板平面形状预测及展宽补偿轧制参数预测系统 | 第128-129页 |
5.6 宽厚板展宽补偿轧制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9-13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6 提高宽厚板平面形状矩形度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 第133-142页 |
6.1 引言 | 第133-134页 |
6.2 凸头凹边轧件平面形状矩形化的模拟研究 | 第134-138页 |
6.2.1 在延长轧制阶段采用立辊侧压轧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4-136页 |
6.2.2 展宽补偿+延长轧制阶段立辊侧压轧制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6-138页 |
6.2.3 不同轧制方式下的成材率分析 | 第138页 |
6.3 凸边凹头轧件平面形状矩形化模拟研究 | 第138-14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5页 |
7.1 结论 | 第142-144页 |
7.2 创新点摘要 | 第144页 |
7.3 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