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匹配负波加工性质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事件相关电位 | 第9-25页 |
1.1 事件相关电位的发现 | 第9-13页 |
1.2 ERP成分 | 第13-17页 |
1.2.1 CNV | 第14-15页 |
1.2.2 P300 | 第15页 |
1.2.3 N400 | 第15-16页 |
1.2.4 识别电位 | 第16-17页 |
1.2.5 错误相关成分(ERN、Pe、FN) | 第17页 |
1.3 失匹配负波(MMN) | 第17-23页 |
1.3.1 研究失匹配负波的意义 | 第17-18页 |
1.3.2 失匹配负波加工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MMN产生机理 | 第20-23页 |
1.4 本文研究重点与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2 扩散模型 | 第25-36页 |
2.1 心理学模型 | 第25-26页 |
2.2 扩散模型 | 第26-28页 |
2.3 扩散模型参数拟合方法 | 第28-33页 |
2.3.1 EZ和EZ2 | 第29-32页 |
2.3.2 DMAT | 第32-33页 |
2.3.3 Fast-dm | 第33页 |
2.4 扩散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33-35页 |
2.4.1 年龄 | 第34页 |
2.4.2 智商 | 第34页 |
2.4.3 扩散模型在注意力方面的研究 | 第34-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3 实验设计 | 第36-44页 |
3.1 ERP实验流程 | 第36页 |
3.2 ERP经典实验范式 | 第36-38页 |
3.2.1 Oddball实验范式 | 第36-37页 |
3.2.2 Go-Nogo实验范式 | 第37-38页 |
3.3 实验范式 | 第38-43页 |
3.3.1 经典实验范式 | 第38-40页 |
3.3.2 改进的实验范式 | 第40页 |
3.3.3 刺激材料 | 第40-41页 |
3.3.4 实验范式设计 | 第41-43页 |
3.4 脑电记录 | 第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74页 |
4.1 去除伪迹 | 第44-46页 |
4.2 滤波 | 第46-48页 |
4.3 叠加平均 | 第48-51页 |
4.3.1 基线校正 | 第48页 |
4.3.2 叠加平均 | 第48-51页 |
4.4 wICA处理 | 第51-61页 |
4.4.1 利用GAP估计ICA分解的源数量 | 第53页 |
4.4.2 电极区的回归域投影 | 第53-61页 |
4.5 MMN峰振幅和潜伏期的测量 | 第61-65页 |
4.6 总平均 | 第65-68页 |
4.7 行为数据分析 | 第68-72页 |
4.8 扩散模型参数与ERP潜伏期的相关性 | 第72页 |
4.9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