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污水处理过程水质指标检测方法现状第14-15页
    1.3 污水处理过程建模方法和水质软测量方法研究现状第15-24页
        1.3.1 污水处理过程建模方法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2 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方法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 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4.1 污水处理过程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1.4.2 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5-27页
第2章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问题描述第27-49页
    2.1 污水处理A/O工艺过程描述第27-30页
    2.2 污水处理过程水质COD实验检测过程描述第30-33页
    2.3 污水处理A/O工艺过程的特性分析第33-43页
        2.3.1 微生物生化反应机理描述第33-36页
        2.3.2 特性分析第36-43页
            2.3.2.1 非线性第36-38页
            2.3.2.2 多运行工况特性第38页
            2.3.2.3 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第38-43页
    2.4 影响出水COD的相关过程变量分析第43-46页
    2.5 污水处理过程水质软测量模型存在的问题第46-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基于稳定学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及在污水水质在线软测量中的应用第49-73页
    3.1 预备知识第49-55页
        3.1.1 输入到状态稳定性定理第49-51页
        3.1.2 小波神经网络简介及存在问题第51-55页
            3.1.2.1 小波神经网络简介第51-54页
            3.1.2.2 存在的问题第54-55页
    3.2 具有稳定学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第55-67页
        3.2.1 小波神经网络的稳定学习算法第55-59页
        3.2.2 稳定性分析第59-61页
        3.2.3 仿真实例第61-67页
    3.3 小波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在污水水质软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第67-72页
        3.3.1 问题描述第67页
        3.3.2 水质软测量方法第67-68页
        3.3.3 仿真实验第68-72页
            3.3.3.1 数据描述第68页
            3.3.3.2 模型参数第68-69页
            3.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小波神经网络和Hammerstein模型结合的污水水质多模型在线软测量方法第73-105页
    4.1 Hammerstein模型简介及存在的问题第74-76页
        4.1.1 Hammerstein模型简介第74-75页
        4.1.2 存在的问题第75-76页
    4.2 小波神经网络与H模型结合的污水水质多模型软测量方法第76-94页
        4.2.1 问题描述第76-77页
        4.2.2 模型结构第77-82页
        4.2.3 软测量模型算法第82-92页
            4.2.3.1 模型结构参数选择第82-83页
            4.2.3.2 模型参数辨识算法第83-92页
        4.2.4 多模型建模算法小结第92-94页
    4.3 仿真实验第94-103页
        4.3.1 数据描述第94-96页
        4.3.2 模型参数第96-98页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8-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基于机理模型和神经网络的污水水质混合在线软测量方法第105-133页
    5.1 基于机理模型和神经网络的污水水质混合软测量方法第106-125页
        5.1.1 问题描述第106-107页
        5.1.2 模型结构第107-120页
            5.1.2.1 基于机理模型的缺氧池模型第107-113页
            5.1.2.2 基于机理模型的好氧池模型第113-115页
            5.1.2.3 二沉池模型第115-116页
            5.1.2.4 基于神经网络的缺氧反应速率模型第116页
            5.1.2.5 基于神经网络的好氧反应速率模型第116-117页
            5.1.2.6 组分计算模型第117-119页
            5.1.2.7 水质计算模型第119-120页
        5.1.3 软测量模型算法第120-124页
            5.1.3.1 模型结构参数选择第121页
            5.1.3.2 模型参数辨识算法第121-124页
        5.1.4 水质混合软测量模型的建模算法小结第124-125页
    5.2 仿真实验第125-131页
        5.2.1 数据描述第125-127页
        5.2.2 模型参数第127-128页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8-131页
    5.3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结束语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经济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效率研究
下一篇:Fe3%Si合金中MnS应变诱导析出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