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利用转iaaM基因种质IF-11改良棉花纤维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5-23页
    1.1 我国棉花纤维产量与品质改良现状第15-16页
    1.2 iaaM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IAA简要概括第16-17页
        1.2.2 iaaM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2.3 IF-11的研究概况第18页
    1.3 棉花光合强度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第18页
    1.4 DNA甲基化的机制及亲代与子代间的DNA甲基化研究第18-23页
        1.4.1 亲本及其杂交种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和变异第20页
        1.4.2 植物DNA甲基化的测定方法第20-21页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页
        1.4.4 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Southern blotting法第21页
        1.4.5 亚硫酸盐测序法第21-22页
        1.4.6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第22-23页
2 利用转iaaM基因种质系IF-11改良棉花纤维产量与品质的效应分析第23-4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1.1 供试材料第23页
        2.1.2 试验设计第23页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3-24页
            2.1.3.1 农艺性状第23页
            2.1.3.2 产量性状第23-24页
            2.1.3.3 品质性状第24页
            2.1.3.4 光合速率第24页
            2.1.3.5 超亲、中亲优势计算第24页
        2.1.4 数据处理第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41页
        2.2.1 第一果枝高与株高的分析第24-25页
        2.2.2 产量性状的分析第25-31页
            2.2.2.1 单株果枝数第25-26页
            2.2.2.2 单株结铃数与单株总有效铃数第26-27页
            2.2.2.3 有效铃数的空间分布第27-28页
            2.2.2.4 单铃重第28-29页
            2.2.2.5 子指与衣分第29-30页
            2.2.2.6 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第30-31页
        2.2.3 F_1代优势分析第31-37页
        2.2.4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分析第37-38页
        2.2.5 纤维品质的比较分析第38-41页
    2.3 讨论与小结第41-43页
        2.3.1 IF-11种质在改良棉花产量性状上的作用探讨第41-42页
        2.3.2 IF-11种质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作用探讨第42-43页
3 棉花杂种F_1代与亲本的DNA甲基化程度比较研究第43-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3-48页
        3.1.1 参试材料第43页
        3.1.2 试验方法第43-48页
            3.1.2.1 棉花DNA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第43-44页
            3.1.2.2 DNA酶切第44页
            3.1.2.3 PCR清洁第44-45页
            3.1.2.4 DNA片段的预扩增第45-48页
    3.2 Mega BACE 1000 DNA分析仪分析甲基化多态性第48-4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3.3.1 DNA样品的提取及检测第49-50页
        3.3.2 选择性扩增的结果第50页
        3.3.3 棉花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分析第50-51页
        3.3.4 棉花全基因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第51-55页
            3.3.4.1 棉花亲本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第51-53页
            3.3.4.2 棉花杂种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异第53-55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和棉花DGA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下一篇:水稻叶片早衰基因OsLED的图位克隆及其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