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路径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内涵与必然性研究 | 第18-20页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生态文明产生的必然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原则、特点和功能 | 第20-23页 |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原则 | 第20-21页 |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功能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制度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23-26页 |
一、生态危机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决定 | 第23-24页 |
二、生态环境影响制度的形成 | 第24-25页 |
三、制度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研究 | 第26-29页 |
一、生态制度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 第26-27页 |
二、生态制度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 第27页 |
三、生态制度建设具有约束作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9-42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 | 第30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方法选择 | 第30-35页 |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二、评价方法选择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及研究结论 | 第35-42页 |
一、评价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缺失 | 第42-46页 |
第一节 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能力不高 | 第42-43页 |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欠缺 | 第44-46页 |
一、政绩考核制度不健全 | 第44页 |
二、环境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44-45页 |
三、生态补偿制度不规范 | 第45页 |
四、生态非正式制度欠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皖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路径选择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理论研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生态正式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47-49页 |
一、加强环境立法体制 | 第47页 |
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 | 第47-48页 |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第48页 |
四、突出重点领域建设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生态非正式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49-52页 |
一、树立绿色企业文化 | 第49-50页 |
二、强化公民生态意识 | 第50页 |
三、鼓励公众参与抵制污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