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大豆种植区划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4 试验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1 北美生育期组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生育日数调查第16页
        1.5.2 内蒙古自治区主栽大豆品种的生育日数调查第16页
        1.5.3 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主栽品种生育期组归属第16页
        1.5.4 提出基于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3页
    2.1 材料第17-21页
    2.2 试验点第21页
    2.3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2-23页
        2.4.1 生育期日数的计算方法第22页
        2.4.2 生育期组划分区间的估计第22-23页
第三章 结果分析第23-52页
    3.1 供试材料成熟情况第23页
    3.2 北美生育期组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表现第23-25页
    3.3 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第25-26页
        3.3.1 4个试验点整体方差分析第25页
        3.3.2 相同品种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方差分析第25-26页
        3.3.3 相同地点不同年份方差分析第26页
    3.4 分年度方法划分参试品种生育期组第26-34页
        3.4.1 分年度北美生育期组在试验点生理成熟日数区间表现第26页
        3.4.2 分年度方法参试材料的生育期组划分区间第26-28页
        3.4.3 利用不同年份数据确定参试材料的生育期组归属第28-34页
    3.5 采用均值法划分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第34-41页
        3.5.1 北美生育期组在各试验点平均生理成熟日数区间表现第34页
        3.5.2 均值法参试材料的生育期组划分区间第34页
        3.5.3 利用均值法判别参试材料的生育期组归属第34-41页
    3.6 生育期组划分结果的验证第41-45页
    3.7 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结构特点第45-47页
        3.7.1 MG0000~MG0 组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特点分析第45-46页
        3.7.2 MGⅠ~MGⅢ组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特点分析第46-47页
    3.8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第47-52页
        3.8.1 各生育期组大豆品种的地理分布北界第47-48页
        3.8.2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第48-52页
第四章 讨论第52-56页
    4.1 本研究的优点及不足第52-53页
    4.2 本研究与国内其它研究结果及进展的异同第53-54页
    4.3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区划方案的适用范围第54页
    4.4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区划的大豆品种引种方案第54-55页
    4.5 基于品种生育期组区划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区域试验调整方案第55页
    4.6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的试点设置建议第55-5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QTL验证与育种应用
下一篇:江苏省东海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