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金属矿开采论文--地下开采论文

上向分层充填体强度模型及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内外充填体强度的设计方法第12-14页
        1.2.2 充填体的作用机理第14-15页
        1.2.3 上向分层充填体强度的设计方法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第二章 上向分层充填体的构成及作用机理第19-25页
    2.1 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简介第19-21页
        2.1.1 上向分层充填法的评价第20页
        2.1.2 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的应用第20-21页
    2.2 上向分层充填体的作用机理第21-25页
        2.2.1 上向分层充填体的构成第21-22页
        2.2.2 尾砂充填体的作用机理第22-23页
        2.2.3 上部胶结层的作用机理第23-25页
第三章 无轨设备动荷载的研究第25-33页
    3.1 地下采场主要无轨设备第25-27页
    3.2 无轨设备设备动荷载的形式第27-29页
    3.3 无轨设备动荷载的作用方式第29-31页
        3.3.1 竖直荷载第29-31页
        3.3.2 水平荷载第31页
    3.4 轮胎对胶结层的作用第31-33页
第四章 分层充填体胶结层的强度模型第33-57页
    4.1 分层充填体强度和厚度的研究方法第33页
    4.2 胶结层力学模型的弹性力学算法第33-46页
        4.2.1 竖直荷载的作用研究第34-37页
        4.2.2 水平荷载的作用研究第37-41页
        4.2.3 综合荷载作用研究第41-42页
        4.2.4 积分合成分量表达式第42-46页
    4.3 胶结层的厚度设计方法和强度模型第46-57页
        4.3.1 胶结层厚度的设计方法第46-48页
        4.3.2 胶结层抗压强度的设计方法第48-49页
        4.3.3 胶结层水平抗剪强度的设计方法第49-50页
        4.3.4 数值模拟验证第50-53页
        4.3.5 模型比较第53-57页
第五章 工程应用——大红山铜矿西矿段第57-63页
    5.1 工程背景第57-58页
        5.1.1 大红山铜矿地形地貌第57页
        5.1.2 目标采场结构参数第57-58页
        5.1.3 西矿段充填材料第58页
        5.1.4 铲运机参数第58页
    5.2 工程设计第58-60页
        5.2.1 胶结层厚度设计第58-59页
        5.2.2 胶结层抗压强度设计第59页
        5.2.3 胶结层的水平抗剪强度设计第59-60页
    5.3 工程施工第60-63页
        5.3.1 选择充填料的配合比第60-61页
        5.3.2 工程应用效果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7页
    6.1 结论第63-65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65页
    6.3 论文不足和研究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尖山矿区挂帮矿散体流动参数和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下一篇:叶轮式矿浆浓度检测仪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