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触觉显示技术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3.2 材质与触觉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3 交互界面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4 中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多维度的触觉显示技术 | 第17-27页 |
2.1 触觉与情感 | 第17-22页 |
2.1.1 触觉的生理特性 | 第17-19页 |
2.1.2 触觉与情感表达 | 第19-21页 |
2.1.3 触觉与心理的关系分析 | 第21-22页 |
2.2 触觉显示技术的多维性 | 第22-26页 |
2.2.1 触觉显示技术的多维触觉互动 | 第22-24页 |
2.2.2 触觉显示技术的多感官互动环境 | 第24-25页 |
2.2.3 触觉显示技术的多种情感互动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触觉显示技术下的弹性材质感知系统 | 第27-36页 |
3.1 弹性材质的界定和特点 | 第27-29页 |
3.1.1 材质的界定和特性 | 第27-28页 |
3.1.2 弹性材质的界定 | 第28页 |
3.1.3 弹性材质的特性 | 第28-29页 |
3.2 传统艺术中弹性材质的感知模式 | 第29-33页 |
3.2.1 绘画中静态弹性材质的触觉想象 | 第29-31页 |
3.2.2 雕塑中凝固弹性材质的触觉空间 | 第31-32页 |
3.2.3 戏曲中动态弹性材质的触觉补偿 | 第32-33页 |
3.3 触觉显示技术下的弹性材质感知系统 | 第33-35页 |
3.3.1 虚拟化的弹性材质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3.3.2 直接性的弹性材质触控交互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网络弹性材质界面的触控设计与测试 | 第36-50页 |
4.1 网络弹性材质界面的触控设计思想 | 第36-39页 |
4.1.1 基于视觉情感的界面外观设计 | 第36-37页 |
4.1.2 基于触觉沉浸的触控体验设计 | 第37-39页 |
4.2 网络弹性材质界面的触控设计实现 | 第39-43页 |
4.2.1 基于硅胶膜的弹性触屏制作 | 第40-41页 |
4.2.2 基于 Kinect 的动作点识别 | 第41-42页 |
4.2.3 基于 Flash Builder 的网络界面建构 | 第42-43页 |
4.3 网络弹性材质界面触控设计的测试与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测试方法 | 第43-46页 |
4.3.2 测试结果 | 第46-48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可触网络弹性材质界面的感知体验分析 | 第50-57页 |
5.1 力作为可触界面的主要感知方式 | 第50-53页 |
5.1.1 潜意识力的外化 | 第50-51页 |
5.1.2 多维度的力感知 | 第51-52页 |
5.1.3 力的生命色彩与艺术情感 | 第52-53页 |
5.2 生命力与物理力构建的能量流动空间 | 第53-55页 |
5.2.1 力的交互与能量流动 | 第53-54页 |
5.2.2 能量流动与气韵之美 | 第54-55页 |
5.3 交互认知建构与身体的反思与灵性 | 第55-56页 |
5.3.1 触觉交互与身体的反思 | 第55页 |
5.3.2 动态认知与身体的灵性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