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提高供电及输变电可靠性管理水平 | 第10页 |
1.1.2 提升供电及输变电可靠性分析深度、广度 | 第10页 |
1.1.3 提高可靠性技术人员工作效率 | 第10-11页 |
1.1.4 增强了可靠性分析报告的准确性 | 第11页 |
1.1.5 加强指标应用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内蒙古电力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系统设计工艺 | 第13-16页 |
2.1 内蒙古电力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系统平台的选择 | 第13页 |
2.2 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要求 | 第13-14页 |
2.3 内蒙古电力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系统的研发技术难点 | 第14-15页 |
2.3.1 指标分析数据和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4页 |
2.3.2 指标分析数据的获取 | 第14页 |
2.3.3 指标分析图表的定义和自动生成 | 第14-15页 |
2.3.4 报告一键生成 | 第1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电力可靠性指标诊断分析系统研究内容 | 第16-23页 |
3.1 系统基本应用设计工艺 | 第16-17页 |
3.1.1 人员管理 | 第17页 |
3.1.2 角色管理 | 第17页 |
3.1.3 模块功能管理 | 第17页 |
3.1.4 密码设置 | 第17页 |
3.1.5 统计方案设置 | 第17页 |
3.2 系统报表设计工艺 | 第17-19页 |
3.2.1 报表注册 | 第17-18页 |
3.2.2 报表数据源定义 | 第18页 |
3.2.3 报表设计 | 第18-19页 |
3.2.4 报表制作 | 第19页 |
3.3 系统报告设计工艺 | 第19-20页 |
3.3.1 报告数据源定义 | 第19页 |
3.3.2 报告设计 | 第19-20页 |
3.4 系统使用设计工艺 | 第20-22页 |
3.4.1 月报制作 | 第20页 |
3.4.2 年报、季报制作 | 第20-21页 |
3.4.3 一键生成报告 | 第21-22页 |
3.4.4 历史报告管理 | 第2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输变电可靠性指标分析 | 第23-35页 |
4.1 输变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分析 | 第23-27页 |
4.1.1 输变电设施主要指标分析 | 第23-25页 |
4.1.2 三类主要输变电设施分析 | 第25-27页 |
4.2 变压器非计划停运指标分析 | 第27-34页 |
4.2.1 变压器非计划停运按类型分析 | 第27-30页 |
4.2.2 变压器非计划停运按停电设备分析 | 第30-31页 |
4.2.3 变压器非计划停运按责任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供电可靠性分析系统 | 第35-45页 |
5.1 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 第35-39页 |
5.2 故障停电影响较大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5.3 预安排停电分析 | 第40-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 第45-48页 |
6.1 一键生成报告系统的意义 | 第45页 |
6.2 内蒙古电力可靠性诊断、分析、评价系统的实施 | 第45-47页 |
6.2.1 系统调试 | 第45页 |
6.2.2 数据备份和初始化及回退 | 第45-46页 |
6.2.3 项目验收及运维工作 | 第46-47页 |
6.2.4 实施整体计划和步骤 | 第47页 |
6.2.5 系统安装调试 | 第4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8-50页 |
7.1 总结 | 第48页 |
7.2 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