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某氧化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6页 |
1.1 金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1.2 金的主要用途 | 第11-12页 |
1.3 金的资源状况 | 第12-14页 |
1.3.1 世界金资源分布 | 第12-13页 |
1.3.2 世界金矿床类型及主要金矿物 | 第13-14页 |
1.4 我国的金资源分布及现状 | 第14-16页 |
1.5 金矿的选矿方法 | 第16-22页 |
1.5.1 氰化法 | 第16-19页 |
1.5.2 重选法 | 第19-20页 |
1.5.3 浮选法 | 第20页 |
1.5.4 混汞法 | 第20-21页 |
1.5.5 其他浸金方法 | 第21-22页 |
1.6 难选金矿石 | 第22-24页 |
1.6.1 难选金矿石的概念 | 第22-23页 |
1.6.2 难选金矿石的类型及原因 | 第23-24页 |
1.7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7.1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矿样的采集、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2.1 矿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26-27页 |
2.2 设备及药剂 | 第27-28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7-28页 |
2.2.2 试验药剂 | 第2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2.3.1 矿石粒度分级 | 第28页 |
2.3.2 浮选试验 | 第28页 |
2.3.3 氰化浸出试验 | 第28-29页 |
2.3.4 重选试验 | 第29页 |
2.3.5 磁选试验 | 第29-30页 |
第3章 氧化金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30-38页 |
3.1 矿石化学组成 | 第30-31页 |
3.1.1 矿石光谱分析 | 第30页 |
3.1.2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 | 第30-31页 |
3.2 金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31-32页 |
3.2.1 金物相分析 | 第31页 |
3.2.2 金矿石样品的 SEM-EDS 分析 | 第31-32页 |
3.3 矿石矿物组成及特征 | 第32-35页 |
3.3.1 矿石主要矿物组成 | 第32-33页 |
3.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33-35页 |
3.3.3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 第35页 |
3.4 矿石粒度组成 | 第35-36页 |
3.5 矿石的工艺性质和参数 | 第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选矿工艺研究 | 第38-47页 |
4.1 矿床开采与选矿简介 | 第38页 |
4.2 磨矿试验 | 第38-39页 |
4.3 多种选矿方法与工艺试验研究 | 第39-46页 |
4.3.1 浮选试验 | 第39-41页 |
4.3.2 重选试验 | 第41-42页 |
4.3.3 磁选试验 | 第42-44页 |
4.3.4 氰化浸出试验 | 第44-45页 |
4.3.5 不同选矿方法的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金的氰化浸出工艺研究 | 第47-53页 |
5.1 磨矿细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 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石灰用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 NaCN 用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5 稳定性试验 | 第5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氰化尾渣重选试验 | 第53-58页 |
6.1 全泥氰化尾渣摇床重选试验 | 第53-56页 |
6.1.1 氰化浸出尾渣直接摇床重选试验 | 第53页 |
6.1.2 氰化浸出尾渣再磨再选试验 | 第53-54页 |
6.1.3 氰化浸出尾渣直接摇床重选产品分析 | 第54-56页 |
6.2 摇床尾矿 Falcon 离心机重选试验 | 第56-5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氰化浸出-重选联合试验流程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