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南王府断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综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9-11页 |
第2章 储层综合分析预测 | 第11-21页 |
2.1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1-13页 |
2.1.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1页 |
2.1.2 地层沉积特征 | 第11-13页 |
2.2 地震微相分析 | 第13-15页 |
2.2.1 砂组划分 | 第13页 |
2.2.2 地震微相分析 | 第13-15页 |
2.2.3 登娄库组地震微相 | 第15页 |
2.3 储层综合预测 | 第15-21页 |
2.3.1 储层精细标定 | 第15-16页 |
2.3.2 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 第16页 |
2.3.3 储层预测方法优选 | 第16页 |
2.3.4 技术方法简介 | 第16-19页 |
2.3.5 储层地震属性岩性预测 | 第19-20页 |
2.3.6 地震反演及解释 | 第20-21页 |
第3章 构造解释及成果 | 第21-40页 |
3.1 层位精细标定及各反射层波组特征 | 第21-23页 |
3.1.1 层位精细标定 | 第21页 |
3.1.2 各反射层波组特征 | 第21-23页 |
3.2 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 | 第23-25页 |
3.2.1 层位解释 | 第23-24页 |
3.2.2 断层解释 | 第24-25页 |
3.3 速度分析及成图方法 | 第25-28页 |
3.3.1 速度分析方法及思路 | 第25-26页 |
3.3.2 技术关键 | 第26页 |
3.3.3 速度变化规律 | 第26-27页 |
3.3.4 成图方法及精度分析 | 第27-28页 |
3.4 构造解释成果 | 第28-33页 |
3.4.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8页 |
3.4.2 构造演化史分析 | 第28-31页 |
3.4.3 断裂特征及主要断层描述 | 第31-32页 |
3.4.4 局部构造特征及主要构造圈闭描述 | 第32-33页 |
3.5 火成岩解释 | 第33-39页 |
3.6 烃源岩分布预测 | 第39-40页 |
第4章 综合评价 | 第40-49页 |
4.1 含油气系统分析 | 第40-42页 |
4.1.1 油源条件 | 第40页 |
4.1.2 储层条件 | 第40-41页 |
4.1.3 盖层条件 | 第41-42页 |
4.1.4 圈闭条件 | 第42页 |
4.2 油气分布规律及油气控制因素 | 第42-44页 |
4.2.1 火石岭组 | 第42-44页 |
4.2.2 泉一段 | 第44页 |
4.3 区块评价及有利目标优选 | 第44-49页 |
4.3.1 区块综合评价 | 第45-46页 |
4.3.2 有利目标优选 | 第46-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