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薄壁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5.1 课题组已做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偏压长柱力学性能的数值分析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18-20页 |
2.2.1 钢材的本构关系 | 第18-19页 |
2.2.2 钢材的屈服准则 | 第19页 |
2.2.3 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19-20页 |
2.2.4 核心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20页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3.1 单元选取 | 第20页 |
2.3.2 网格划分 | 第20-21页 |
2.3.3 初始缺陷和边界条件 | 第21页 |
2.3.4 算例验证 | 第21-22页 |
2.4 计算结果与参数分析 | 第22-29页 |
2.4.1 计算结果 | 第22-25页 |
2.4.2 参数分析 | 第25-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偏压长柱试验方案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1-40页 |
3.2.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3.2.2 试件设计与材料性能 | 第31-37页 |
3.2.3 测点布置及量测内容 | 第37-38页 |
3.2.4 试验装置设计及加载制度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偏压长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41-98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试验现象 | 第41-67页 |
4.3 试件破坏模式 | 第67-69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69-89页 |
4.4.1 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 第69-75页 |
4.4.2 试件荷载-应变关系曲线 | 第75-80页 |
4.4.3 试件侧向挠曲变形 | 第80-83页 |
4.4.4 试件截面应变分布 | 第83-85页 |
4.4.5 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第85-89页 |
4.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9-96页 |
4.5.1 长细比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 | 第89-93页 |
4.5.2 偏心率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 | 第93-95页 |
4.5.3 混合比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 | 第95-9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5章 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偏压长柱承载力的计算 | 第98-106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国内外规范(程)计算方法比较 | 第98-100页 |
5.3 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 第100-10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结论 | 第106-107页 |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