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法律保护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现象第8-10页
    1.1 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第8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2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基础性问题第10-15页
    2.1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概念第10页
    2.2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主体第10-11页
    2.3 可以被商业化利用的人格标识第11-12页
    2.4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方式第12-13页
    2.5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性质第13-15页
        2.5.1 我国的学说第13-14页
        2.5.2 笔者的分析第14-15页
3 我国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现状第15-19页
    3.1 我国一定程度上承认人格标识具有财产利益第15-16页
    3.2 人格权法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第16-17页
    3.3 知识产权法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第17页
    3.4 我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保护的缺陷第17-19页
4 比较法上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制度第19-24页
    4.1 美国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财产权模式第19-21页
        4.1.1 公开权制度的形成第19-20页
        4.1.2 公开权制度的特点第20-21页
        4.1.3 公开权制度的缺陷第21页
    4.2 德国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人格权模式第21-23页
        4.2.1 肖像权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第21-22页
        4.2.2 姓名权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第22页
        4.2.3 一般人格权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保护第22-23页
    4.3 两种保护模式的对比分析第23-24页
5 我国保护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建议第24-29页
    5.1 保护模式的选择第24-25页
    5.2 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具体规制第25-29页
        5.2.1 立法明确承认人格标识上的财产利益第25页
        5.2.2 适当扩大人格权的主客体范围第25页
        5.2.3 承认人格标识的使用可转让及人格利益可继承第25-26页
        5.2.4 扩大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救济途径第26-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权利法律保护研究
下一篇: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