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1.1 压电效应 | 第10-11页 |
1.1.2 压电材料与铁电材料 | 第11-12页 |
1.2 铅基压电陶瓷 | 第12-14页 |
1.3 无铅压电陶瓷 | 第14-19页 |
1.3.1 钛酸钡基压电陶瓷 | 第14-15页 |
1.3.2 钛酸铋钠基压电陶瓷 | 第15-16页 |
1.3.3 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 | 第16-17页 |
1.3.4 钨青铜结构压电陶瓷 | 第17-18页 |
1.3.5 铌钾钠基压电陶瓷 | 第18-19页 |
1.4 铌酸钾钠基压电陶瓷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4.1 (K,Na)NbO_3基压电陶瓷制备工艺 | 第19-21页 |
1.4.2 添加烧结助剂 | 第21-22页 |
1.4.3 掺杂离子及第二组元改性 | 第22-24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思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6-33页 |
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2.2 (K,Na)NbO_3基陶瓷的制备 | 第27-29页 |
2.2.1 实验所用的原料及规格 | 第27-28页 |
2.2.2 实验制备所用的仪器 | 第28页 |
2.2.3 样品的制备流程 | 第28-29页 |
2.3 样品的组成和电性能的表征方法 | 第29-33页 |
2.3.1 样品微观组织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3.2 素胚的密度测量 | 第30页 |
2.3.3 介电性能的表征 | 第30-31页 |
2.3.4 压电常数d_(33)测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K_(0.5)Na_(0.5))NbO_3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33-41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样品的制备 | 第33-34页 |
3.3 探究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34-37页 |
3.3.1 烧结温度与物相结构的关系 | 第34-36页 |
3.3.2 烧结温度与电性能的关系 | 第36-37页 |
3.4 K_2CO_3组分(K_xNa_(1-x))NbO_3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 第37-40页 |
3.4.1 K_2CO_3含量对晶相和微观结构影响 | 第37-39页 |
3.4.2 K_2CO_3组分对样品电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ZnO(氧化锌)掺杂(K_(0.5)Na_(0.5))NbO_3陶瓷的烧结特性及性能探究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样品的制备 | 第41-42页 |
4.3 样品合成温度的探究 | 第42页 |
4.4 烧结温度与KNN-0.5wt%ZnO陶瓷的微细结构及性能关系 | 第42-46页 |
4.4.1 烧结温度与KNN-0.5wt%ZnO陶瓷微细结构关系 | 第42-44页 |
4.4.2 烧结温度与KNN-0.5wt%ZnO陶瓷电性能的关系 | 第44-46页 |
4.5 掺ZnO量对(K_(0.5)Na_(0.5))NbO_3陶瓷性能影响研究 | 第46-49页 |
4.5.1 掺ZnO量对KNN-xwt%ZnO陶瓷微结构影响 | 第46页 |
4.5.2 ZnO掺杂量对KNN-xwt%ZnO陶瓷电性能影响探究 | 第46-49页 |
4.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微量LiSbO_3(LS)掺杂(K_(0.5)Na_(0.5))NbO_3陶瓷的烧结特性及性能探究 | 第51-61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试样的制备 | 第51-52页 |
5.3 试样的预烧温度的确立 | 第52页 |
5.4 烧结温度与0.95KNN-0.05LS陶瓷的微细结构及电性能关系 | 第52-56页 |
5.4.1 不同烧结的温度与试样微结构关系 | 第52-53页 |
5.4.2 不同烧结的温度与电性能关系 | 第53-56页 |
5.5 LS掺杂量与(1-x)KNN-xLS陶瓷的结构及电性能关系 | 第56-59页 |
5.5.1 LS掺入量与陶瓷相结构关系 | 第56页 |
5.5.2 LS掺入量与陶瓷电性能关系 | 第56-59页 |
5.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1-64页 |
6.1 总结 | 第61-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