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城镇化迅速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 第10页 |
1.1.2 生态环境日益脆弱,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 第10-11页 |
1.1.3 武汉城市圈强势崛起,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1.3.3 综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可持续发展论 | 第19-22页 |
2.1.1 可持续发展论的演化 | 第19页 |
2.1.2 可持续发展内涵 | 第19-20页 |
2.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 第20-22页 |
2.2 生态城市论 | 第22-23页 |
2.2.1 生态城市内涵 | 第22-23页 |
2.2.2 生态城市的特点 | 第23页 |
2.3 人地关系论 | 第23-24页 |
2.3.1 共生论 | 第24页 |
2.3.2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论 | 第24页 |
2.4 理论评述 | 第24-26页 |
3 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5页 |
3.1 指标选取 | 第26-27页 |
3.2 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3.3 评价结果 | 第30-35页 |
3.3.1 城镇化评价 | 第30-33页 |
3.3.2 生态环境评价 | 第33-35页 |
4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 第35-50页 |
4.1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测评 | 第35-42页 |
4.1.1 时序演变 | 第35-37页 |
4.1.2 空间分异 | 第37-42页 |
4.2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的时空测评 | 第42-49页 |
4.2.1 时序演变 | 第42-45页 |
4.2.2 空间差异 | 第45-49页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5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空演变分析 | 第50-59页 |
5.1 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的构建 | 第50-51页 |
5.2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时序演变 | 第51-53页 |
5.3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空间分异 | 第53-58页 |
5.4 小结 | 第58-59页 |
6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 第59-62页 |
6.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 第59页 |
6.2 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 第59-60页 |
6.3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 | 第60-61页 |
6.4 小结 | 第61-62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