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

燃气机热泵仿真与优化匹配研究

摘 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第7-11页
    1.2 燃气机热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状况第11-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第14-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二章 燃气机热泵实验台简介第17-22页
    2.1 实验台组成第18-19页
    2.2 实验目的第19页
    2.3 实验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燃气机热泵仿真模型第22-42页
    3.1 压缩机模型第22-25页
    3.2 冷凝器与蒸发器模型第25-30页
    3.3 热力膨胀阀模型第30-31页
    3.4 发动机模型第31-37页
    3.5 烟-水换热器模型第37-38页
    3.6 气缸套冷却水换热器模型第38-39页
    3.7 系统仿真算法设计第39-40页
    3.8 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40-41页
    3.9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燃气机热泵性能模拟计算与分析第42-51页
    4.1 标准工况性能计算与分析第42-44页
    4.2 变工况性能计算与分析第44-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51页
第五章 燃气机热泵优化匹配第51-68页
    5.1 蒸发器、冷凝器与压缩机的匹配第51-55页
    5.2 燃气机与压缩机组的匹配第55-63页
    5.3 燃气机与余热回收设备的匹配第63-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燃气机热泵工质优选第68-80页
    6.1 组元的筛选第69页
    6.2 R134a替代物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第69-74页
    6.3 含R290共沸混合物替代R22的性能研究第74-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七章 联合制冷循环优化研究第80-89页
    7.1 数学模型第82-85页
    7.2 计算及结果讨论第85-87页
    7.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建议第89-92页
    8.1 总结第89-90页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90-91页
    8.3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2页
附录1 发动机仿真计算流程图第102-103页
附录2 燃气机热泵装置仿真算法流程图第103-104页
附录3 部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行杂志》研究(1949-1954)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浙江旅渝同乡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