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铀和铅的吸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铀污染第12-15页
        1.1.1 铀污染及来源第12-13页
        1.1.2 铀污染的危害第13页
        1.1.3 铀污染的主要处理方法第13-15页
    1.2 铅污染第15-16页
        1.2.1 铅污染及来源第15-16页
        1.2.2 铅污染的危害第16页
        1.2.3 铅污染的治理方法第16页
    1.3 碳纳米管(CNT)第16-20页
        1.3.1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分类第17页
        1.3.2 碳纳米管的性质第17-18页
        1.3.3 碳纳米管的改性第18-19页
        1.3.4 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偕胺肟基的研究第20页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6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第22-30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1.1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1.2 主要仪器第23页
    2.2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第23-27页
        2.2.1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的制备第23-24页
        2.2.2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的表征第24-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30页
第3章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第30-40页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3.1.1 实验试剂第30-31页
        3.1.2 实验仪器第31页
    3.2 铀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1-32页
    3.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3.4.1 pH值对铀吸附的影响第33-34页
        3.4.2 铀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34页
        3.4.3 不同反应时间对铀吸附的影响第34-35页
        3.4.4 不同吸附剂添加量对铀吸附的影响第35-36页
        3.4.5 温度对铀吸附的影响第36-37页
        3.4.6 共存离子对铀吸附的影响第37页
    3.5 本章总结第37-40页
第4章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对重金属铅(Pb)的吸附第40-46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4.1.1 实验试剂第40页
        4.1.2 实验仪器第40-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4.3.1 不同pH值对铅吸附的影响第41-42页
        4.3.2 不同铅初始浓度吸附的影响第42-43页
        4.3.3 不同振荡时间对铅吸附的影响第43-44页
        4.3.4 不同吸附剂添加量对铅吸附的影响第44-45页
        4.3.5 温度对铅吸附的影响第45页
    4.4 本章总结第45-46页
第5章 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第46-56页
    5.1 吸附动力学理论第46-51页
        5.1.1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铀的动力学分析第47-48页
        5.1.2 羧基化及氨基化碳纳米管吸附铀的动力学分析第48-49页
        5.1.3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铅的动力学分析第49-51页
    5.2 吸附热力学理论第51-55页
        5.2.1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铀的热力学分析第52-53页
        5.2.2 羧基化及氨基化碳纳米管吸附铀的热力学分析第53-54页
        5.2.3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铅的热力学分析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吸附机理分析第56-60页
    6.1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铀的机理分析第56-57页
        6.1.1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6-57页
        6.1.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7页
    6.2 偕胺肟化碳纳米管吸附铅的机理分析第57-59页
        6.2.1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7-58页
        6.2.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58-59页
    6.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60-62页
    7.1 创新点第60页
    7.2 结论第60-61页
    7.3 建议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与参与课题第68-70页
    1、发表论文第68页
    2、参与课题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技术应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探究
下一篇:溶液循环热回收技术在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