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概述 | 第12-16页 |
1.1.1 正交异性钢箱梁桥的发展和应用 | 第12-14页 |
1.1.2 正交异性钢箱梁局部稳定性能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加劲板的线弹性稳定理论 | 第22-40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板件的分类 | 第22-23页 |
2.3 弹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 第23-28页 |
2.4 板件屈曲的平衡微分方程 | 第28-32页 |
2.5 加劲板的屈曲 | 第32-35页 |
2.5.1 加劲板整体屈曲破坏 | 第33页 |
2.5.2 加劲肋腹板屈曲破坏 | 第33-34页 |
2.5.3 加劲肋和母板局部发生屈曲 | 第34页 |
2.5.4 肋间母板屈曲破坏 | 第34-35页 |
2.6 刚性加劲板的弹性屈曲荷载 | 第35-37页 |
2.7 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加劲肋尺寸布置和刚度设计 | 第40-56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加劲肋抗弯刚度比的分析 | 第40-46页 |
3.2.1 Giencke.E公式的理解 | 第40-43页 |
3.2.2 Giencke.E公式的实桥应用 | 第43-46页 |
3.3 各国规范对加劲肋抗弯刚度比的规定 | 第46-53页 |
3.3.1 美国AASHTO规范 | 第46-47页 |
3.3.2 日本规范 | 第47-48页 |
3.3.3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T D64?201X( 报批稿) .. 373.3.4 各国规范中关于加劲肋刚度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48-53页 |
3.4 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正交异性加劲板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56-72页 |
4.1 概述 | 第56页 |
4.2 加劲板的稳定承载力判定及设计准则 | 第56-57页 |
4.2.1 加劲板的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判定准则 | 第56-57页 |
4.2.2 加劲板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准则 | 第57页 |
4.3 加劲板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57-62页 |
4.3.1 压杆法 | 第58-59页 |
4.3.2 正交异性板法 | 第59-60页 |
4.3.3 P-E法 | 第60-62页 |
4.4 各国规范关于稳定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 第62-69页 |
4.4.1 美国AASHTO规范 | 第62-64页 |
4.4.2 英国BS5400规范 | 第64-67页 |
4.4.3 日本规范 | 第67页 |
4.4.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T D64?201x) | 第67-69页 |
4.5 小结 | 第69-72页 |
第5章 实桥加劲板的有限元分析 | 第72-82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桥梁模型 | 第72-75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72页 |
5.2.2 计算软件及单元 | 第72-73页 |
5.2.3 作用及组合 | 第73-75页 |
5.3 理论值计算结果 | 第75-76页 |
5.3.1 加劲肋尺寸 | 第75页 |
5.3.2 加劲肋的计算刚度 | 第75页 |
5.3.3 加劲板稳定承载力计算 | 第75-76页 |
5.3.4 加劲板临界屈曲应力计算 | 第76页 |
5.4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76-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