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0.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页 |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0.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0.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0.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0.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理论分析 | 第19-30页 |
1.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1.1.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概念 | 第19-20页 |
1.1.2“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 第20-22页 |
1.1.3 精确的里程数与碰撞损失的关系 | 第22-25页 |
1.2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优点 | 第25-27页 |
1.2.1 实现车险保费费率的公平 | 第25页 |
1.2.2 减少车主的车险保费支出 | 第25-26页 |
1.2.3 提高车主的保险可支付能力 | 第26页 |
1.2.4 对社会产生巨大正外部性 | 第26-27页 |
1.3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1.3.1 提高车险行业创新服务能力,推动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 第27-28页 |
1.3.2 为车主减少车辆的使用提供动力 | 第28页 |
1.3.3 降低车主的保费支出 | 第28-29页 |
1.3.4 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空气污染 | 第29-30页 |
2 国外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现状分析 | 第30-43页 |
2.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定价方式 | 第30-35页 |
2.1.1 基于汽油付费法(Pay-at-the-Pump,PATP) | 第30-32页 |
2.1.2 里程费率因子法(MRF) | 第32-33页 |
2.1.3 基于用量保费法(PMP) | 第33-34页 |
2.1.4 基于GPS法 | 第34-35页 |
2.2 各国按里程付费车险产品的发展比较 | 第35-38页 |
2.2.1 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2.2.2 在欧洲的发展现状 | 第37页 |
2.2.3 在其他大洲的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2.3 国外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障碍分析 | 第38-40页 |
2.3.1 高额的运营成本 | 第39页 |
2.3.2 地区立法的限制 | 第39-40页 |
2.3.3 专利权技术保护的限制 | 第40页 |
2.4 国外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3 我国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3.1 我国车险费率厘定的现状 | 第43-46页 |
3.1.1 我国车险市场处于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期 | 第43-44页 |
3.1.2 费率厘定技术单一,产品条款缺乏创新 | 第44-45页 |
3.1.3 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赔付率高 | 第45-46页 |
3.2 我国推出PAYD车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8页 |
3.2.1 顺应费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并提高我国车险业创新能力 | 第46页 |
3.2.2 我国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密切 | 第46-47页 |
3.2.3 政府关于“互联网+”行动的宏观政策推动 | 第47页 |
3.2.4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47-48页 |
3.3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在我国发展的障碍 | 第48-50页 |
3.3.1 来自供给方的阻碍 | 第48-49页 |
3.3.2 来自需求方的阻碍 | 第49页 |
3.3.3 来自监管方的阻碍 | 第49-50页 |
4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建议措施 | 第50-57页 |
4.1 国家宏观层面的措施 | 第50-52页 |
4.1.1 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 | 第50-51页 |
4.1.2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 | 第51页 |
4.1.3 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控制运营成本 | 第51-52页 |
4.2 公司微观层面的措施 | 第52-55页 |
4.2.1 发展精算技术,建立新的数据库 | 第52-53页 |
4.2.2 选择科学的运营模式 | 第53-54页 |
4.2.3 生产具有车险信息收集功能的车载诊断系统 | 第54-55页 |
4.2.4 加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等之间的跨界合作 | 第55页 |
4.3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阶段分析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