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中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机动车辆保险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1-19页
    0.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0.1.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0.1.2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1页
        0.1.3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13页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6页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5页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5页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6页
    0.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0.3.1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6页
        0.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7-19页
        0.4.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0.4.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理论分析第19-30页
    1.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理论基础第19-25页
        1.1.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概念第19-20页
        1.1.2“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思想的产生及发展第20-22页
        1.1.3 精确的里程数与碰撞损失的关系第22-25页
    1.2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优点第25-27页
        1.2.1 实现车险保费费率的公平第25页
        1.2.2 减少车主的车险保费支出第25-26页
        1.2.3 提高车主的保险可支付能力第26页
        1.2.4 对社会产生巨大正外部性第26-27页
    1.3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必要性第27-30页
        1.3.1 提高车险行业创新服务能力,推动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第27-28页
        1.3.2 为车主减少车辆的使用提供动力第28页
        1.3.3 降低车主的保费支出第28-29页
        1.3.4 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空气污染第29-30页
2 国外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现状分析第30-43页
    2.1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定价方式第30-35页
        2.1.1 基于汽油付费法(Pay-at-the-Pump,PATP)第30-32页
        2.1.2 里程费率因子法(MRF)第32-33页
        2.1.3 基于用量保费法(PMP)第33-34页
        2.1.4 基于GPS法第34-35页
    2.2 各国按里程付费车险产品的发展比较第35-38页
        2.2.1 在美国的发展现状第35-37页
        2.2.2 在欧洲的发展现状第37页
        2.2.3 在其他大洲的发展现状第37-38页
    2.3 国外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障碍分析第38-40页
        2.3.1 高额的运营成本第39页
        2.3.2 地区立法的限制第39-40页
        2.3.3 专利权技术保护的限制第40页
    2.4 国外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对我国的启示第40-43页
3 我国开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3-50页
    3.1 我国车险费率厘定的现状第43-46页
        3.1.1 我国车险市场处于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期第43-44页
        3.1.2 费率厘定技术单一,产品条款缺乏创新第44-45页
        3.1.3 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赔付率高第45-46页
    3.2 我国推出PAYD车险的可行性分析第46-48页
        3.2.1 顺应费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并提高我国车险业创新能力第46页
        3.2.2 我国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密切第46-47页
        3.2.3 政府关于“互联网+”行动的宏观政策推动第47页
        3.2.4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47-48页
    3.3 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在我国发展的障碍第48-50页
        3.3.1 来自供给方的阻碍第48-49页
        3.3.2 来自需求方的阻碍第49页
        3.3.3 来自监管方的阻碍第49-50页
4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建议措施第50-57页
    4.1 国家宏观层面的措施第50-52页
        4.1.1 建立配套的行政法规第50-51页
        4.1.2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第51页
        4.1.3 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控制运营成本第51-52页
    4.2 公司微观层面的措施第52-55页
        4.2.1 发展精算技术,建立新的数据库第52-53页
        4.2.2 选择科学的运营模式第53-54页
        4.2.3 生产具有车险信息收集功能的车载诊断系统第54-55页
        4.2.4 加强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等之间的跨界合作第55页
    4.3 我国发展按驾驶情况付费车险的阶段分析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热像仪实时温度监测系统在激光整形美容治疗中的温度测控应用研究
下一篇:不同组合根管冲洗液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