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8页 |
1.1 前言 | 第15-20页 |
1.2 石墨烯材料综述 | 第20-32页 |
1.2.1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20-23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3-27页 |
1.2.3 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27-32页 |
1.3 微纳米碳球综述 | 第32-39页 |
1.3.1 微纳米碳球概述 | 第32-33页 |
1.3.2 微纳米碳球的结构、性质与表征 | 第33-34页 |
1.3.3 微纳米碳球的制备 | 第34-37页 |
1.3.4 微纳米碳球的应用 | 第37-39页 |
1.4 多孔碳材料综述 | 第39-43页 |
1.4.1 多孔碳材料概述 | 第39-40页 |
1.4.2 多孔碳材料制备 | 第40-41页 |
1.4.3 多孔碳材料应用 | 第41-43页 |
1.5 超级电容器综述 | 第43-45页 |
1.5.1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43页 |
1.5.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 第43-44页 |
1.5.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44-45页 |
1.5.4 超级电容器的电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 第45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8页 |
第二章 铁酸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8-75页 |
2.1 概述 | 第58-59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2.2.2 GO的Hummer's法制备 | 第59页 |
2.2.3 RGO-BFO的制备 | 第59-60页 |
2.2.4 光降解MB实验 | 第60页 |
2.2.5 测试方法 | 第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2.3.1 XRD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2.3.2 FTIR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2.3.3 Raman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2.3.4 XPS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2.3.5 TGA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2.3.6 SEM/EDX-TEM/SEAD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2.3.7 AFM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2.3.8 样品的BET分析 | 第67-68页 |
2.3.9 M-H结果与分析 | 第68页 |
2.3.10 UV-Vis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2.3.11 MB催化实验结果 | 第69-71页 |
2.3.12 MB催化机理分析 | 第71-7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三章 RGO-CD-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第75-93页 |
3.1 前言 | 第75-7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76页 |
3.2.2 GO的制备 | 第76页 |
3.2.3 RGO-CD-Ag制备 | 第76-77页 |
3.2.4 抗菌实验 | 第77页 |
3.2.5 静态接触角测试方法 | 第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3.3.1 XRD结果与分析 | 第78页 |
3.3.2 XPS结果与分析 | 第78-80页 |
3.3.3 FTIR结果与分析 | 第80-81页 |
3.3.4 SEM/TEM结果与分析 | 第81-83页 |
3.3.5 TGA结果与分析 | 第83-84页 |
3.3.6 Raman结果与分析 | 第84-85页 |
3.3.7 SERS结果与分析 | 第85-86页 |
3.3.8 EIS结果与分析 | 第86-87页 |
3.3.9 静态接触角结果与分析 | 第87页 |
3.3.10 抗菌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第四章 N掺杂石墨烯-氧化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93-108页 |
4.1 概述 | 第93-94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94-96页 |
4.2.1 原料和药品 | 第94页 |
4.2.2 GO的制备 | 第94页 |
4.2.3 NG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94-95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95页 |
4.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5-9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6页 |
4.3.1 NGC样品的XRD表征 | 第96-97页 |
4.3.2 NGC样品的FTIR表征 | 第97页 |
4.3.3 NGC样品的XPS表征 | 第97-99页 |
4.3.4 NGC样品的Raman表征 | 第99-100页 |
4.3.5 NGC样品的SEM/TEM表征 | 第100-101页 |
4.3.6 NGC样品的TGA分析 | 第101页 |
4.3.7 NGC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101-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蒙脱土@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Cr(Ⅵ)吸附性能研究 | 第108-134页 |
5.1 概述 | 第108-110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110-112页 |
5.2.1 原料和药品 | 第110页 |
5.2.2 Mt@Cns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 | 第110-111页 |
5.2.3 样品测试 | 第111页 |
5.2.4 Cr(Ⅵ)吸附实验 | 第111-11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8页 |
5.3.1 XRD结果及分析 | 第112-113页 |
5.3.2 SEM/TEM结果及分析 | 第113-114页 |
5.3.3 FTIR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6页 |
5.3.4 TGA结果及分析 | 第116-117页 |
5.3.5 Mt@Cn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机理 | 第117页 |
5.3.6 BET结果及分析 | 第117-119页 |
5.3.7 pH值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5.3.8 Cr(Ⅵ)离子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121-123页 |
5.3.9 Cr(Ⅵ)离子的等温吸附模型分析 | 第123-126页 |
5.3.10 Cr(Ⅵ)离子的吸附机理分析 | 第126-12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第六章 一种简单新颖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及其吸附与电化学性能 | 第134-156页 |
6.1 概述 | 第134-135页 |
6.2 实验过程 | 第135-137页 |
6.2.1 原料和药品 | 第135页 |
6.2.2 GO的制备 | 第135页 |
6.2.3 CMSs复合材料吸附剂的制备 | 第135-136页 |
6.2.4 样品表征 | 第136页 |
6.2.5 Cu(Ⅱ)吸附性能实验 | 第136页 |
6.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36-13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51页 |
6.3.1 CMSs的形貌分析 | 第137-140页 |
6.3.2 CMSs的化学结构分析 | 第140-141页 |
6.3.3 CMSs的热性能分析 | 第141-142页 |
6.3.4 CMSs的结构分析 | 第142-143页 |
6.3.5 CMSs的合成机理初探 | 第143-144页 |
6.3.6 CMSs对Cu(Ⅱ)的吸附实验 | 第144-149页 |
6.3.7 CMSs的电化学性能实验 | 第149-15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6页 |
第七章 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156-170页 |
7.1 概述 | 第156-157页 |
7.2 实验过程 | 第157-158页 |
7.2.1 原料和药品 | 第157页 |
7.2.2 PC oxide的制备 | 第157页 |
7.2.3 样品表征 | 第157-158页 |
7.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58页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58-166页 |
7.3.1 FTIR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59-160页 |
7.3.2 XPS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0页 |
7.3.3 Raman及XRD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0-161页 |
7.3.4 TGA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1-162页 |
7.3.5 SEM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2页 |
7.3.6 BET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2-163页 |
7.3.7 静态接触角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3页 |
7.3.8 电化学表征与分析结果 | 第163-16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0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70-17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70-171页 |
8.2 全文创新点 | 第171-173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