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学习与记忆论文

定向遗忘机制及发展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定向遗忘研究综述第11-24页
    1.1 定向遗忘现象及其研究由来第11-12页
    1.2 定向遗忘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定向遗忘效应的产生机制第13-15页
        1.3.1 选择性复述还是提取抑制第13-15页
        1.3.2 情景记忆还是语义记忆第15页
    1.4 定向遗忘与有意遗忘的关系第15-16页
    1.5 定向遗忘的影响机制第16-18页
        1.5.1 资源有限说(resource limitation)第17页
        1.5.2 来源监控说(source monitoring)第17页
        1.5.3 目标搜索自动激活说(automatic target search)第17-18页
    1.6 定向遗忘的影响因素第18-20页
        1.6.1 线索强度第18页
        1.6.2 材料的情绪特点第18-19页
        1.6.3 材料间的语义联系第19页
        1.6.4 记忆负载量第19-20页
    1.7 定向遗忘能力的发展第20-21页
    1.8 定向遗忘的研究趋势与潜在问题第21-24页
        1.8.1 定向遗忘的研究趋势第21-23页
        1.8.2 定向遗忘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第23-24页
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第24-26页
3 研究一组块式定向遗忘效应及机制的实验研究第26-31页
    3.1 研究目的第26页
    3.2 实验设计第26页
    3.3 被试第26-27页
    3.4 实验材料第27页
    3.5 实验程序第27-28页
    3.6 结果与分析第28页
    3.7 讨论第28-30页
    3.8 小结第30-31页
4 研究二中小学生定向遗忘能力及其机制的发展研究第31-39页
    4.1 研究目的第31页
    4.2 实验设计第31页
    4.3 被试第31-32页
    4.4 实验材料第32页
    4.5 实验程序第32-33页
    4.6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4.6.1 自由回忆测验下的定向遗忘效应第33-34页
        4.6.2 再认测验下的定向遗忘效应第34-35页
        4.6.3 提取抑制机制的发展趋势第35-36页
    4.7 讨论第36-37页
    4.8 小结第37-39页
5 研究三初二学业成绩优生与差生定向遗忘能力的比较研究第39-45页
    5.1 研究目的第39页
    5.2 实验设计第39页
    5.3 被试第39-40页
    5.4 实验材料第40页
    5.5 实验程序第40页
    5.6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5.6.1 刺激强度1组被试的定向遗忘效应第40-41页
        5.6.2 刺激强度4组被试的定向遗忘效应第41页
        5.6.3 刺激强度1组与4组被试提取抑制机能的比较第41-42页
        5.6.4 刺激强度对定向遗忘影响的分析第42页
    5.7 讨论第42-43页
    5.8 小结第43-45页
6 研究四学习与再认阶段项目呈现方式匹配性对定向遗忘影响的研究第45-50页
    6.1 研究目的第45-46页
    6.2 实验设计第46页
    6.3 被试第46页
    6.4 实验材料第46-47页
    6.5 实验程序第47页
    6.6 结果与分析第47页
    6.7 讨论第47-49页
    6.8 小结第49-50页
7 总讨论第50-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附录第63-69页
后记第69-7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下一篇:内蒙古必鲁台地区遥感地质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