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及方案优化

摘要第6-7页
英文摘要第7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2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2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第13-14页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4-18页
    2.1 股权激励概念界定第14页
    2.2 股权激励的模式第14-16页
        2.2.1 股票期权第14-15页
        2.2.2 限制性股票第15页
        2.2.3 员工持股计划第15-16页
    2.3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第16-18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16页
        2.3.2 人力资本理论第16-17页
        2.3.3 激励理论第17-18页
3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基本情况第18-28页
    3.1 泸州老窖公司介绍第18-20页
        3.1.1 案例公司简介第18页
        3.1.2 公司治理结构第18-19页
        3.1.3 公司股权结构第19-20页
    3.2 泸州老窖实施股权激励的内因第20-21页
        3.2.1 破除道德风险第20-21页
        3.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21页
        3.2.3 稳定人才队伍第21页
    3.3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实施的外因第21-22页
        3.3.1 宏观法律环境的改善第21-22页
        3.3.2 提升企业竞争力第22页
    3.4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方案第22-28页
        3.4.1 第一次股权激励计划方案第22-24页
        3.4.2 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第24-25页
        3.4.3 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区别第25-28页
4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分析第28-44页
    4.1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指标的选取第28-30页
        4.1.1 财务指标第28-29页
        4.1.2 市场指标第29页
        4.1.3 人才吸引第29页
        4.1.4 经营行为第29-30页
        4.1.5 行权情况第30页
    4.2 第一次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第30-31页
        4.2.1 第一次公布的股权激励终止第30页
        4.2.2 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3 第二次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第31-40页
        4.3.1 定量分析第31-35页
        4.3.2 定性分析第35-38页
        4.3.3 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4.4 两次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存在的客观问题第40-44页
        4.4.1 业绩考核机制简单易控制第40页
        4.4.2 国有股“一股独大”第40-42页
        4.4.3 企业管理机制缺乏“危机感”第42-44页
5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方案优化设计第44-50页
    5.1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原则第44-46页
        5.1.1 公司控制权市场机理第44-45页
        5.1.2 消除道德风险第45页
        5.1.3 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第45-46页
    5.2 泸州老窖股权激励方案具体优化操作第46-50页
        5.2.1 选择组合类股权激励模式第46-47页
        5.2.2 激励对象的改变第47页
        5.2.3 调高行权价格第47-48页
        5.2.4 延长有效期和缩短等待期第48-49页
        5.2.5 建立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第49-50页
6 结论与不足第50-52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不足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个人简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2O电商体验馆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以黄石茶联盟体验店设计为例
下一篇:地域特色塑造中的建筑内外环境设计探析--以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信息类环境小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