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概述 | 第15-24页 |
2.1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内涵 | 第15-18页 |
2.1.1 合同环境服务的概念 | 第15-18页 |
2.1.2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概念 | 第18页 |
2.2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实施 | 第18-21页 |
2.2.1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政策现状 | 第18-20页 |
2.2.2 合同环境服务的主体现状 | 第20页 |
2.2.3 合同环境服务的收费标准现状 | 第20-21页 |
2.2.4 环境服务效果量化现状 | 第21页 |
2.3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困境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合同环境服务主体资质有待规范 | 第21-22页 |
2.3.2 财税及金融优惠政策亟需完善 | 第22页 |
2.3.3 技术层面问题亟待规范 | 第22-24页 |
第3章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4-38页 |
3.1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契约性 | 第24页 |
3.2 合同环境服务的主体制度分析 | 第24-26页 |
3.2.1 行政监管主体 | 第25页 |
3.2.2 环境服务主体与被服务主体 | 第25-26页 |
3.2.3 合同环境服务监督主体 | 第26页 |
3.3 我国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类型化分析 | 第26-30页 |
3.3.1 以流域为单元的合同环境服务 | 第26-28页 |
3.3.2 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合同环境服务 | 第28-29页 |
3.3.3 以具体项目试点合同环境服务 | 第29-30页 |
3.3.4 以重点领域或重点区域为单元的合同环境服务 | 第30页 |
3.4 我国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政策分析 | 第30-31页 |
3.5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法律风险分析 | 第31-35页 |
3.5.1 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31-33页 |
3.5.2 环境服务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 第33-34页 |
3.5.3 环境服务合同责任承担 | 第34-35页 |
3.5.4 金融风险 | 第35页 |
3.5.5 第三方单独审核的风险 | 第35页 |
3.6 中外合同环境服务制度比较 | 第35-38页 |
3.6.1 日本合同环境服务制度 | 第35-36页 |
3.6.2 美国合同环境服务制度 | 第36页 |
3.6.3 法国合同环境服务制度 | 第36-38页 |
第4章 对合同环境服务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8-42页 |
4.1 合同环境服务主体资质制度化 | 第38-39页 |
4.2 合同环境服务激励政策稳定完善 | 第39-40页 |
4.3 合同环境服务技术制度 | 第40-42页 |
4.3.1 合同环境服务政府采购标准量化工程的完善 | 第40页 |
4.3.2 合同效益的测量和审核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