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风景名胜区中的村落发展问题 | 第9页 |
1.1.2 旅游型村庄发展问题 | 第9-10页 |
1.1.3 旅游型村庄规划实践的现实问题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概念和理论 | 第14-15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2 利益主体理论 | 第14-1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2.1 旅游型村落的演变机制研究 | 第15页 |
2.2.2 利益主体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2.2.3 公众参与办法的应用研究 | 第17-19页 |
2.2.4 村庄规划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总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现行村庄规划体系研究 | 第21-28页 |
3.1 村庄规划现状 | 第21-25页 |
3.1.1 背景研究 | 第21-23页 |
3.1.2 编制阶段 | 第23-24页 |
3.1.3 实施阶段 | 第24-25页 |
3.2 解决思路 | 第25-28页 |
3.2.1 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 | 第25页 |
3.2.2 村庄综合规划体系研究 | 第25-26页 |
3.2.3 公众参与规划方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利益主体视角下旅游型村落演变特征 | 第28-48页 |
4.1 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4.1.2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4.1.3 研究技术和方法 | 第29页 |
4.2 梅家坞村 | 第29-34页 |
4.2.1 旅游发展背景 | 第29-30页 |
4.2.2 旅游发展阶段 | 第30页 |
4.2.3 空间演变历程 | 第30-31页 |
4.2.4 利益主体参与 | 第31-34页 |
4.3 龙井村 | 第34-37页 |
4.3.1 旅游发展背景 | 第34页 |
4.3.2 旅游发展阶段 | 第34-35页 |
4.3.3 空间演变历程 | 第35页 |
4.3.4 利益主体参与 | 第35-37页 |
4.4 法云村 | 第37-40页 |
4.4.1 旅游发展背景 | 第37页 |
4.4.2 旅游发展阶段 | 第37页 |
4.4.3 空间演变历程 | 第37-39页 |
4.4.4 利益主体参与 | 第39-40页 |
4.5 龙坞村 | 第40-43页 |
4.5.1 旅游发展背景 | 第40页 |
4.5.2 旅游发展阶段 | 第40-41页 |
4.5.3 空间演变历程 | 第41页 |
4.5.4 利益主体参与 | 第41-43页 |
4.6 案例总结与经验 | 第43-46页 |
4.6.1 案例对比 | 第43-45页 |
4.6.2 政府主导模式总结 | 第45页 |
4.6.3 企业主导模式总结 | 第45-46页 |
4.6.4 村民自管模式总结 | 第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研究——以莲花村为例 | 第48-87页 |
5.1 案例研究——莲花村总体规划 | 第48-55页 |
5.1.1 莲花村背景介绍 | 第48-50页 |
5.1.2 风景区村落规划特征 | 第50-55页 |
5.2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规划研究框架 | 第55-57页 |
5.2.1 技术路线 | 第55-56页 |
5.2.2 相关技术理念运用——情景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5.3 利益主体分析 | 第57-59页 |
5.3.1 分析方法 | 第57页 |
5.3.2 各方资源占有情况 | 第57-58页 |
5.3.3 各方诉求矛盾 | 第58-59页 |
5.4 情景分析过程 | 第59-70页 |
5.4.1 情景分析的技术框架 | 第59-60页 |
5.4.2 影响因素识别 | 第60-61页 |
5.4.3 情景逻辑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投资 | 第61-63页 |
5.4.4 情景逻辑二:村民主导+企业联合经营 | 第63-64页 |
5.4.5 情景分析模拟布局 | 第64-70页 |
5.5 资源开发时序 | 第70-73页 |
5.5.1 拟开发建设项目价值评估 | 第70-71页 |
5.5.2 项目优先建设时序 | 第71-73页 |
5.6 规划成果——物质规划层面 | 第73-82页 |
5.6.1 规划体系的构建及特色表现 | 第73-74页 |
5.6.2 总体规划层面——以莲花村为例的规划成果展示 | 第74-81页 |
5.6.3 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法 | 第81-82页 |
5.7 规划成果——行动规划层面 | 第82-87页 |
5.7.1 建设时序 | 第82-83页 |
5.7.2 规划保障措施——情景一 | 第83-84页 |
5.7.3 规划保障措施——情景二 | 第84-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一 莲花村调查问卷 | 第93-97页 |
附录二 景源价值评分表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