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 问题的提出以及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二、理论概述及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1.衡水市H村的乡土特征 | 第18-19页 |
2.衡水市H村选取原因 | 第19页 |
3.抽样过程及H村的人口情况 | 第19-20页 |
4.H村留守老人的类型 | 第20-22页 |
三、H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一)H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状况 | 第22-24页 |
1.收入情况 | 第22页 |
2.支出情况 | 第22-23页 |
3.生活照料情况 | 第23页 |
4.精神文化情况 | 第23页 |
5.看病就医情况 | 第23-24页 |
6.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 第24页 |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要特征 | 第24-26页 |
1.农村老人留守群体规模逐渐扩大,空心村现象严重 | 第24页 |
2.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养老水平较低 | 第24-25页 |
3.农村留守老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养老观念较为保守 | 第25页 |
4.留守老人问题呈现多元性和差异性 | 第25-26页 |
(三)H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 | 第26-29页 |
1.农业收入微薄,子女的经济支持缺乏稳定性 | 第26-27页 |
2.生活照料缺失,生活负担较重 | 第27页 |
3.留守老人精神生活空虚,内心孤独寂寞 | 第27-28页 |
4.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就医问题依然严峻 | 第28-29页 |
5.生活安全堪忧,财产权利保障困难 | 第29页 |
(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1.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是造成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的根本因素 | 第29-30页 |
2.子女外出和孝文化淡化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 第30页 |
3.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建设存在诸多不足 | 第30-31页 |
4.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针对留守老人的养老福利体系尚未形成 | 第31页 |
5.农村留守老人传统观念强,自我保护意识差 | 第31-32页 |
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2-37页 |
(一)发展现代尊老文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 第32-33页 |
(二)强化各项立法,切实维护留守老人养老保障权益 | 第33页 |
(三)加强农村养老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具体保障措施 | 第33-34页 |
1.改进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探索构建互助养老方式 | 第33-34页 |
2.改进传统的土地保障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第34页 |
3.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障支持体系 | 第34页 |
(四)加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留守老人的服务功能 | 第34-36页 |
1.积极探索构建农村留守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 | 第34-35页 |
2.加快建设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第35-36页 |
(五)创新农村文娱活动,丰富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 第36-37页 |
1.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娱乐设施 | 第36页 |
2.鼓励留守老人参与,共建农村美好社区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一 | 第40-41页 |
附录二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