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藻类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 第9-12页 |
1.2.1 生物化学途径 | 第10-11页 |
1.2.2 热化学转化途径 | 第11-12页 |
1.3 生物质热裂解技术 | 第12-20页 |
1.3.1 生物质热裂解的概念 | 第12页 |
1.3.2 生物质热裂解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3 生物质的热裂解过程 | 第13-14页 |
1.3.4 藻类与其他物质的共热解 | 第14-16页 |
1.3.5 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3.6 生物质催化热裂解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分子筛负载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分子筛负载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2页 |
2.2.3 分子筛负载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2.3.1 X射线衍射表征(XRD) | 第23-24页 |
2.3.2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24-25页 |
2.3.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25-26页 |
2.3.4 NH_3-TPD和CO_2-TPD分析 | 第26-28页 |
2.3.5 热重分析(TG)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氮气气氛下催化蓝藻热裂解的研究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3.2.3 产物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3.1 蓝藻的热重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氮气气氛下催化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3 氮气气氛下热裂解参数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4 反应产物生物油的表征 | 第37-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甲醇-氮气气氛下催化蓝藻热裂解的研究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实验原料及实验装置 | 第4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3 产物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4.3.1 甲醇-氮气气氛下催化剂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2 甲醇-氮气气氛下热裂解参数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3 反应产物生物油的表征 | 第50-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