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三)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特色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研究特色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小微信贷风险及风险控制概述 | 第14-25页 |
一、小微信贷业务及小微信贷风险定义 | 第14-21页 |
(一) 小微信贷业务概述 | 第14-15页 |
(二) 小微信贷业务的常见模式 | 第15-18页 |
(三)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四) 小微信贷风险定义 | 第19页 |
(五) 小微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概念及方法 | 第21-25页 |
(一) 信贷风险控制概念 | 第21页 |
(二) 信贷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 | 第21-23页 |
(三) 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设置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现状及问题 | 第25-41页 |
一、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 | 第25-31页 |
(一) 国内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现状 | 第25-26页 |
(二)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第26-27页 |
(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法体系 | 第27-31页 |
二、国内小额贷款公司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 | 第31-37页 |
(一) 一般国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架构与业务流程 | 第31-33页 |
(二) 小额贷款公司小微信贷的风险控制手段 | 第33-34页 |
(三) 小额贷款公司小微信贷风险评价指标 | 第34-37页 |
三、对比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 第37-41页 |
(一)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的产品的不足 | 第38-39页 |
(二)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过分强调风险 | 第39页 |
(三)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信用评级体系不科学 | 第39-40页 |
(四) 小微信贷模式缺乏创新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小微信贷贷款调查交叉检验案例研究 | 第41-49页 |
一、交叉检验的概述 | 第41页 |
二、交叉检验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一) 基于软信息 | 第41页 |
(二) 基于财务数据 | 第41-42页 |
三、小微信贷交叉检验的内容 | 第42-44页 |
(一) 基于软信息 | 第42页 |
(二) 基于财务数据 | 第42-43页 |
(三) 常用的小微信贷交叉检验的方法 | 第43-44页 |
四、交叉检验的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一) 现金存款与营业额 | 第44页 |
(二) 销售额与应收账款 | 第44-45页 |
(三) 销售额与进货额 | 第45页 |
(四) 销售额与员工工资 | 第45-46页 |
(五) 进货存货额与营业额 | 第46-47页 |
五、结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一、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 | 第49-50页 |
(一) 设立专门的小微信贷机构 | 第49页 |
(二) 加强风险控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页 |
(三) 加强小微金融的宣传 | 第49-50页 |
(四) 完善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 第50页 |
二、创新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产品和担保模式 | 第50-52页 |
(一) 创新小微信贷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 第50-51页 |
(二) 创新小微信贷保证模式 | 第51-52页 |
三、完善小微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第52-54页 |
(一) 优化设计小微信贷贷款流程 | 第52页 |
(二) 对小微信贷借款人的细分 | 第52页 |
(三) 升级小微信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四) 多元化的利率定价机制 | 第53页 |
(五) 完善小微信贷退出机制 | 第53-54页 |
四、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合作 | 第54-56页 |
(一) 加强与规范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 | 第54页 |
(二) 加强与地方国有信用担保部门的合作 | 第54页 |
(三) 加强银行同业之间的合作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