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5G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1.2 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技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NOMA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NOMA系统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2.1.1 NOMA系统下行链路模型 | 第17-19页 |
2.1.2 NOMA系统与OFDMA系统性能比较 | 第19-20页 |
2.2 NOMA系统关键技术 | 第20-23页 |
2.2.1 功率分配算法 | 第20-21页 |
2.2.2 接收端干扰消除算法 | 第21-23页 |
2.3 NOMA与多天线技术的结合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单天线场景中NOMA系统接收机仿真研究 | 第25-43页 |
3.1 NOMA系统下行链路仿真设计与实现 | 第25-27页 |
3.2 接收端干扰消除算法 | 第27-30页 |
3.2.1 ML算法 | 第28页 |
3.2.2 ZF算法 | 第28-29页 |
3.2.3 MMSE算法 | 第29页 |
3.2.4 检测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29-30页 |
3.3 NOMA系统接收机的研究 | 第30-33页 |
3.3.1 Ideal SIC接收机 | 第31-32页 |
3.3.2 Symbol-level SIC接收机 | 第32页 |
3.3.3 Codeword-level SIC接收机 | 第32-33页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33-41页 |
3.4.1 接收机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33-38页 |
3.4.2 功率分配算法的分析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多天线场景中NOMA系统接收机仿真研究 | 第43-64页 |
4.1 多天线场景NOMA系统仿真模型 | 第43-44页 |
4.2 MIMO传输模式 | 第44-46页 |
4.2.1 传输分集 | 第44-45页 |
4.2.2 开环(open-loop)复用&大循环延迟预编码 | 第45-46页 |
4.3 多天线场景中NOMA系统接收机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6-56页 |
4.3.1 接收端信号检测 | 第46-49页 |
4.3.2 接收机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9-52页 |
4.3.3 错误传播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52-56页 |
4.4 基于联合检测算法的接收机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56-63页 |
4.4.1 联合检测算法 | 第56-57页 |
4.4.2 基于联合检测算法的NOMA系统接收机 | 第57-60页 |
4.4.3 基于联合检测算法的接收机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60-62页 |
4.4.4 接收机复杂度分析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