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5 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泰宁县大龙乡矿区概况 | 第14-20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4页 |
2.2 社会经济 | 第14-15页 |
2.3 研究区地质构造 | 第15-16页 |
2.3.1 地层 | 第15页 |
2.3.2 构造、裂隙特征 | 第15-16页 |
2.3.3 侵入岩 | 第16页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17页 |
2.4.1 地表水 | 第16页 |
2.4.2 岩体富水性特征 | 第16-17页 |
2.4.3 地下水特征 | 第17页 |
2.5 泰宁县大龙花岗岩资源赋存及研究区开发利用现状 | 第17-20页 |
第3章 泰宁县大龙乡矿区生态环境调查 | 第20-40页 |
3.1 生态环境调查方法 | 第20-23页 |
3.2 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 第23-36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第4章 泰宁县大龙乡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 第40-46页 |
4.1 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因子分析 | 第40-41页 |
4.2 利用AHP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 | 第41-4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如何定义 | 第41-42页 |
4.2.2 矿区层次分析法结构 | 第42-43页 |
4.2.3 判断矩阵 | 第43-44页 |
4.2.4 评价因子权重 | 第44页 |
4.3 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第44-46页 |
第5章 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 第46-50页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5.1.1 占用土地资源和毁坏大量林地 | 第46页 |
5.1.2 破坏自然景观及易发地质灾害 | 第46页 |
5.1.3 破坏乡土植被和加剧水土流失 | 第46-47页 |
5.2 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5.2.1 林地毁坏原因 | 第47页 |
5.2.2 景观破坏和易发地质灾害原因 | 第47-48页 |
5.2.3 土壤流失原因 | 第48页 |
5.3 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5.3.1 加强退役期生态恢复 | 第48页 |
5.3.2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 第48-49页 |
5.3.3 强化生态环境管理和减少水土流失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