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碳/硅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7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聚偏氟乙烯简介第9-12页
        1.2.1 聚偏氟乙烯微观结构第9-10页
        1.2.2 聚偏氟乙烯物理和化学性质第10-11页
        1.2.3 聚偏氟乙烯的介电性能第11页
        1.2.4 聚偏氟乙烯的处理手段第11-12页
        1.2.5 聚偏氟乙烯的应用第12页
    1.3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简介第12-17页
        1.3.1 介电材料及其性能表征第12-13页
        1.3.2 陶瓷-聚合物高介电复合材料第13-14页
        1.3.3 导体-聚合物高介电复合材料第14-17页
    1.4 介电复合材料的数种理论第17-23页
        1.4.1 Maxwell介质方程第17-18页
        1.4.2 Maxwell-Garnett理论第18页
        1.4.3 Bruggeman理论第18-19页
        1.4.4 M-G-B理论第19-20页
        1.4.5 Jonscher理论第20页
        1.4.6 C-M-D-J理论第20-21页
        1.4.7 D-J修正方程第21页
        1.4.8 渗流阈值理论(Percolation Threshold)第21-23页
    1.5 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适用领域第23-26页
        1.5.1 在无源电容器上的应用第23-25页
        1.5.2 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第25页
        1.5.3 在微波吸收领域的应用第25-26页
        1.5.4 在电缆制作中的应用第26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工艺方法第27-31页
    2.1 原材料的选择第27-29页
        2.1.1 基体原材料的选择第27-28页
        2.1.2 填料的选择第28-29页
    2.2 复合体系的选择第29-30页
        2.2.1 两相复合材料第29页
        2.2.2 三相复合材料第29-30页
    2.3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0-31页
        2.3.1 原位聚合法(ISP-blend)第30页
        2.3.2 机械共混法第30页
        2.3.3 溶液共混法第30-31页
第三章 纳米碳/SBA15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第31-44页
    3.1 引言第31-33页
    3.2 实验过程第33-37页
        3.2.1 实验原料第33-34页
        3.2.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3 实验步骤第35-36页
        3.2.4 样品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计算公式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3.3.1 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第37-39页
        3.3.2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纳米碳/MCM41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第44-55页
    4.1 前言第44-45页
    4.2 实验过程第45-48页
        4.2.1 实验原料第45页
        4.2.2 实验仪器第45-47页
        4.2.3 实验步骤第47页
        4.2.4 样品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计算公式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第48-50页
        4.3.2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50-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对IL-1β致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干涉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