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37页 |
| ·石莼属和浒苔属绿藻分子生物地理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 ·石莼、浒苔的分类与分布 | 第14-15页 |
| ·形态学分类面临的困境 | 第15-17页 |
| ·分子生物地理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绿藻爆发带来的问题 | 第19-21页 |
| ·红藻及其藻胆蛋白进化研究基础 | 第21-36页 |
| ·红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历史 | 第21-22页 |
| ·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 第22-27页 |
| ·复杂的生活史 | 第22-24页 |
| ·红藻主要光合色素——藻胆蛋白 | 第24-25页 |
| ·颜色多样的遗传群体 | 第25-27页 |
| ·内共生学说与红藻起源和进化 | 第27-29页 |
| ·基于分析藻胆蛋白的藻类进化研究 | 第29-32页 |
| ·藻胆蛋白的起源与分化 | 第29-30页 |
| ·藻胆蛋白的环境适应性 | 第30-32页 |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32-3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6-37页 |
| 2 黄海绿潮藻的分子生物地理研究 | 第37-76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制备大量绿藻样本PCR 模板的快捷方法——一步法 | 第38-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基因组DNA 制备 | 第38页 |
| ·PCR 参数优化与扩增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一步法扩增的最优参数 | 第39-40页 |
| ·一步法和常规法扩增ITS、rbcL 和bar 的比较 | 第40-42页 |
| ·一步法的广泛适用性 | 第42-43页 |
| ·2007 青岛沿岸漂浮浒苔Enteromorpha sp.为区域性外来物种 | 第43-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采样及DNA 提取 | 第43页 |
| ·ITS 序列扩增及测序 | 第43-44页 |
| ·序列分析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2008 黄海大范围漂浮浒苔呈现高度的遗传一致性 | 第47-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采样与培养 | 第47-48页 |
| ·藻体形态观察 | 第48页 |
| ·DNA 提取、PCR 扩增及测序 | 第48-50页 |
|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50页 |
| ·结果 | 第50-59页 |
| ·漂浮绿藻形态学特征 | 第50页 |
| ·样本ITS、rbcL 和psbA 序列特征 | 第50-59页 |
| ·基于ITS 和rbcL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页 |
| ·浒苔E. prolifera 的进化网络结构 | 第59页 |
| ·讨论 | 第59-65页 |
| ·黄海漂浮浒苔爆发的特点 | 第59-63页 |
| ·浒苔E. prolifera 的生物地理演化 | 第63-65页 |
| ·黄海两岸石莼、浒苔分子生物地理比较 | 第65-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 ·样本采集与处理 | 第65-66页 |
| ·DNA 提取 | 第66页 |
| ·PCR 扩增、产物纯化及测序 | 第66-67页 |
| ·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67-69页 |
| ·结果 | 第69-72页 |
| ·基于rbcL 序列的分析 | 第69页 |
| ·基于ITS 序列的分析 | 第69-72页 |
| ·讨论 | 第72-75页 |
| ·黄海两岸石莼科海藻的分布情况 | 第72-73页 |
| ·石莼科海藻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3 基于藻胆蛋白基因的红藻光适应进化研究 | 第76-108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红藻紫菜高纯度PCR 模板制备方法的探索 | 第77-8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1页 |
| ·采样及自由丝状体培养 | 第77页 |
| ·贝壳丝状体培养 | 第77页 |
| ·DNA 提取 | 第77-79页 |
| ·一步法制备PCR 模板 | 第79页 |
| ·PCR 扩增 | 第79-80页 |
| ·测序 | 第80页 |
| ·序列分析 | 第80-81页 |
| ·结果 | 第81-84页 |
| ·讨论 | 第84-86页 |
| ·卡帕藻光合色素组成及藻胆蛋白基因克隆 | 第86-9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6-88页 |
| ·应试材料 | 第86页 |
| ·色素分析 | 第86-87页 |
| ·DNA 提取 | 第87页 |
| ·藻胆蛋白基因扩增 | 第87-88页 |
| ·测序 | 第88页 |
| ·序列比对分析 | 第88页 |
| ·结果 | 第88-90页 |
| ·吸收光谱和色素组成 | 第88-90页 |
| ·藻胆蛋白基因结构特点 | 第90页 |
| ·讨论 | 第90-92页 |
| ·基于藻胆蛋白基因的红藻进化研究 | 第92-10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4页 |
| ·数据来源 | 第92页 |
| ·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92页 |
| ·三级结构预测 | 第92-93页 |
| ·光系统II 参数测定 | 第93-94页 |
| ·结果 | 第94-104页 |
| ·红藻藻胆蛋白保守域 | 第94页 |
| ·基于PE 的红藻系统发育关系 | 第94-98页 |
| ·卡帕藻藻胆蛋白三级结构 | 第98页 |
| ·卡帕藻光系统II 光化学 | 第98-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4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32页 |
| 完成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2-134页 |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