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寄生线虫的性别和生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寄生线虫的染色体组型与性别决定 | 第14-15页 |
1.1.2 寄生线虫的配子生成 | 第15-16页 |
1.2 寄生线虫性别相关基因 | 第16-20页 |
1.2.1 雄虫特异基因 | 第18-19页 |
1.2.2 雌虫特异基因 | 第19-20页 |
1.3 寄生线虫性别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RNA干扰 | 第20页 |
1.3.2 转基因 | 第20-21页 |
1.4 结论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6页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3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6-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30-32页 |
3.2.1 Tc-stp-1 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30页 |
3.2.2 Tc-stp-1 全长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3.2.3 TcPP1cα 的空间结构及功能注释 | 第32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32-36页 |
第四章 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6-38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4.2.1 Tc-stp-1/pET28a质粒的构建 | 第40页 |
4.2.2 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及纯化 | 第40-42页 |
4.2.3 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第42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4-5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5.2.1 qRT-PCR的特异性 | 第46-47页 |
5.2.2 Tc-stp-1 的性别特异表达和组织差异表达 | 第47页 |
5.2.3 TcPP1cα 的组织分布 | 第47-48页 |
5.3 分析与讨论 | 第48-52页 |
第六章 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52-5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52-53页 |
6.1.2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6.2.1 Tc-stp-1/ pSL1180质粒的构建 | 第54页 |
6.2.2 TcPP1cα 亚细胞定位的预测 | 第54页 |
6.2.3 TcPP1cα 的亚细胞分布 | 第54-55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55-58页 |
第七章 犬弓首蛔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的RNA干扰研究 | 第58-66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7.1.1 试验材料 | 第58-59页 |
7.1.2 试验方法 | 第59-61页 |
7.2 试验结果 | 第61-63页 |
7.2.1 dsRNA的合成 | 第61页 |
7.2.2 基因敲低分析 | 第61-63页 |
7.2.3 生殖细胞的表型畸变 | 第63页 |
7.3 分析与讨论 | 第63-66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 第76-8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