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性分析 | 第15-21页 |
1 引言 | 第15页 |
2 材料 | 第15-16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15-16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6页 |
3 方法 | 第16-18页 |
3.1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 第16-17页 |
3.2 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 第17-18页 |
4 结果 | 第18-20页 |
4.1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分析 | 第18页 |
4.2 18 种抗菌药物对TRAB的抗菌活性 | 第18-20页 |
5 讨论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应用MLST技术鉴定TRAB的流行克隆谱系 | 第21-26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材料 | 第21-22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21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3 方法 | 第22-24页 |
3.1 PCR扩增管家基因 | 第22-23页 |
3.2 等位基因及序列型比对 | 第23页 |
3.3 eBURST分析 | 第23-24页 |
4 结果 | 第24-25页 |
4.1 MLST分型结果 | 第24页 |
4.2 eBURST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5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8种RND外排泵介导替加环素耐药表型的研究 | 第26-39页 |
1 引言 | 第26页 |
2 材料 | 第26-27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26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3 方法 | 第27-33页 |
3.1 PCR法检测外排泵基因及调控基因 | 第27-29页 |
3.2 RND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 第29-33页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33页 |
4 结果 | 第33-36页 |
4.1 8 种主动外排泵基因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4.2 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34-36页 |
5 讨论 | 第36-39页 |
第四部分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 第39-47页 |
1 引言 | 第39页 |
2 材料 | 第39-40页 |
2.1 菌株来源 | 第39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40页 |
3 方法 | 第40-42页 |
3.1 5 种中药单体对TRAB的体外抑菌实验 | 第40-41页 |
3.2 棋盘稀释法联合抑菌实验 | 第41页 |
3.3 外排泵的抑制实验 | 第41-42页 |
4 结果 | 第42-44页 |
4.1 5 种中药单体对TRAB的体外抑菌活性 | 第42页 |
4.2 替加环素与白花丹醌联合抑菌活性 | 第42-43页 |
4.3 5 种外排泵抑制剂与白花丹醌对外排泵抑制作用的比较 | 第43-44页 |
5 讨论 | 第44-47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文献综述 | 第5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