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金属纳米簇(粒子)及其在液相化学发光分析中发展现状 | 第10-28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荧光金属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11-20页 |
2.1 金属纳米簇的合成 | 第11-14页 |
2.1.1 以DNA寡核苷酸为支架 | 第11-12页 |
2.1.2 以肽和蛋白质为支架 | 第12-13页 |
2.1.3 以树枝大分子和聚合物为支架 | 第13-14页 |
2.2 金属纳米簇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20页 |
2.2.1 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14-16页 |
2.2.2 小分子物质的检测 | 第16-18页 |
2.2.3 蛋白质的检测 | 第18-19页 |
2.2.4 核酸的检测 | 第19-20页 |
3 金属纳米粒子参与的液相化学发光及其应用 | 第20-25页 |
3.1 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增敏化学发光 | 第20-22页 |
3.2 金属纳米粒子作为化学发光的负载平台 | 第22-23页 |
3.3 金属纳米粒子作为能量接受体诱导化学发光 | 第23-24页 |
3.4 金属纳米粒子作为高效还原剂参与化学发光 | 第24-25页 |
4 金属纳米簇参与的液相化学发光体系及应用 | 第25-26页 |
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8-58页 |
第一章 金纳米簇增强的过氧亚硝酸化学发光检测水样及尿样中的亚硝酸盐 | 第28-40页 |
1 引言 | 第28-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2.2 BSA-金纳米簇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 样品的制备 | 第30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3.1 金纳米簇增强弱化学发光现象 | 第31-32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3.3 机理讨论 | 第33-36页 |
3.4 分析性能 | 第36-37页 |
3.5 干扰物研究 | 第37-38页 |
3.6 分析应用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二章 铜纳米簇催化的luminol-K3Fe(CN)6 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40-50页 |
1 引言 | 第40-4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2.2 BSA修饰的Cu纳米簇的合成 | 第41页 |
2.3 样品处理 | 第41-42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1 铜纳米簇增强的化学发光现象 | 第42-43页 |
3.2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3.3 机理讨论 | 第44-47页 |
3.4 分析应用研究 | 第47-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BSA-金纳米簇与酸性KMn O4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 | 第50-58页 |
1 引言 | 第50-5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51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2.3 BSA-Au纳米簇的合成 | 第51-5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3.1 Au NCs–KMn O4体系的化学发光现象 | 第52-53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3-54页 |
3.3 机理讨论 | 第54-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